前言:“线上购车”喊了十多年,今年“双十一”的线上购车到底变了么?

打开手机,手指轻点就能下单的日常消费,早已不是新鲜事。早上买的生鲜蔬菜午后送达,看中的家电一键付款次日到家,就连护肤品、保健品都能在线上对比评测、领券下单,省心又高效。但在几年前,没人会想到,汽车这样的“大件”商品,也能走进线上购物车——今年“双11”,不少消费者的订单里,除了服饰、家电,多了“汽车”这一特殊选项。

随着汽车行业白热化的竞争态势,逐渐从过去粗暴的价格战,转至精细化的运营。线上购车为什么能打动人心?理由很简单,汽车消费者买车时的纠结,都不只是选哪款车那么简单。议价时的心理博弈、不同城市的价格落差、从看车到提车的层层繁琐,这些困扰汽车消费市场多年的问题,似乎成了行业里难以根治的“老毛病”。这场持续多年的行业僵局,亟需新模式来打破——消费者迫切需要购车“减负”;主机厂卷来卷去苦不堪言,翘首以待;资本市场看好新模式发展潜力。可以说,改革,已经箭在弦上。多位汽车流通行业分析师提到,随着消费者接受度提升、平台模式成熟、主机厂积极参与,2025年或许正是汽车线上消费迈入“深水期”的关键节点。

十年摸索终落地 线上购车为何现在成了气候

广义上网络卖车的尝试,其实早在垂类媒体介入购车线索的是时代就有了。但那时候的线上化,相对简单,配置参数都在网页Web端上,核心的价格谈判、交易流程还是要回到线下。消费者到头来还是得跑门店、磨价格,线上环节更像个多余的“信息展示板”,自然没能真正走进大家的购车流程。

而狭义上“线上购车”的真正转机,是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蓬勃发展。随着新能源汽车慢慢成为市场主流,DTC模式的普及让“线上定车、线下提车”有了可复制的样本,小米、华为这些品牌已经验证了,买车完全可以像买手机一样省心。再加上这么多年的市场教育,消费者对线上交易的信任度越来越高,反而对传统购车里的价格不透明、流程繁琐更不耐烦了。当行业痛点越来越突出,用户接受度越来越高,线上购车的落地也就有了最好的土壤。

而推动这场变革真正落地的,是几家互联网平台的集体发力。它们没有再走过去“线上导流”的老路,而是各自带着看家本事,瞄准不同的行业痛点找突破口。有的靠数据打通生产和消费,有的用流量降低决策门槛,有的以内容衔接购车全流程。让汽车零售从“渠道说了算”,慢慢变成“用户说了算”。这场迟到了十年的变革,终于在现在找准了落地的节奏。

京东:用数据打通产销 砍掉中间加价环节

在入局的平台中,京东的切入点更偏向产业上游。京东的汽车零售模式,核心围绕“C2M定制车”展开,形成“生产端定制+营销端赋能+渠道端轻运营”的链路。这种深度介入产业上游的打法,与其他平台形成鲜明差异,更偏向“产业合伙人”而非单纯的“销售渠道”。

(图源转自网络)

京东联合广汽、宁德时代推出的埃安UT super,是其C2M模式的典型落地。这款车的续航里程、内饰配置、价格区间等关键维度,均精准贴合京东平台用户的核心关注方向,试图解决传统汽车行业“生产与需求脱节”的痛点。

销售端这边,京东拿起了“一轻”“一重”,一轻是“线上直销+线下交付中心”的轻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最实在的好处,就是砍掉了经销商层层加价的中间环节,平台上标价多少就是多少,下单后去就近的交付中心提车就行,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一重则是对于京东自身而言,KPI变成了烫手山芋,和厂家定下的销量数字势必要背在自己身上。这对主机厂而言是好事,对于京东来讲,肯定会有些“亚历山大”。

懂车帝:二手车为核心 新车仍以线索导流为主

懂车帝的汽车零售布局,呈现“二手车强突破+新车弱闭环”的鲜明特征。与京东的产销深度绑定交易闭环不同,懂车帝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二手车业务,新车业务仍未脱离“线索导流”的传统路径,与另外两家形成本质差异。

懂车帝将二手车作为线上零售的核心突破口,采用“直营+标准化”模式解决行业痛点,构建起覆盖车源采购、检测、销售、交付的全链路运营体系。与二手车的深度直营不同,懂车帝的新车业务仍以“线索导流”为核心模式。其依托抖音与懂车帝双端流量联动,通过“店号品广”一体化运营,让主机厂与经销商账号在双端开播,覆盖抖音超6亿日活的泛流量与懂车帝高意向购车用户的精准流量,实现高效获客。

(图源转自网络)

但这些流量最终的转化路径,仍以“线索分发”为主:用户通过直播或专题页面留下购车意向,平台将线索分发给合作经销商,由经销商后续跟进试驾、议价、成交等环节,平台并未介入交易流程,也未实现全国统一标价,平台更多扮演“引流工具”角色,未形成新车交易闭环——这与京东的直销模式、汽车之家的平台内交易闭环,形成关键差异。

汽车之家商城:用内容打造深度信任感,用专业背书深耕下沉市场

如果说京东和懂车帝是“跨界入局”,汽车之家的转型则是“顺势而为”。深耕汽车行业二十年,它最核心的优势集中在两点:一是积累了大量高意向购车用户,二是搭建了专业的内容生态,这恰好是汽车零售线上化最需要的两个关键要素。

(图源转自网络)

汽车之家的用户有着鲜明特征,购车意向明确、决策周期长,且对专业信息需求强烈。针对这一特点,平台构建了“内容种草+精准转化”的完整链路。用户先通过专业评测、车型对比、车主口碑等内容建立初步认知,再通过在线咨询、预约试驾深化了解,最后直接在商城下单,整个过程都在一个平台内完成,无需来回切换,体验十分顺畅。

当前一二线城市汽车市场逐渐饱和,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成为增长新引擎,但传统4S店渠道覆盖不足,用户面临“买车跑远路”“选择少”“价格不透明”等问题。汽车之家的“三步走”战略中,中期重点推进低线城市渠道下沉,通过与地方小型经销商合作建立交付网点,将线上高意向流量精准导入线下。

这种布局既填补了下沉市场的服务空白,也为主机厂开辟了新增量。与京东的自营交付中心、懂车帝的二手车直营网点不同,汽车之家的下沉渠道更偏向“轻合作”模式,依托地方经销商的现有资源完成交付与基础服务,自身无需承担重资产投入,扩张速度更快,能够实现全国多数县域市场的服务覆盖。

产业变天 从线性链条到网状生态

几家平台的打法看似各异,实则都在推动汽车产业的深层变革。传统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是线性的,主机厂研发生产,经销商负责销售,售后企业提供服务,消费者始终处于链条末端,需求很难直接传递到生产端。而互联网平台的介入,却打破了这种线性格局,形成了平台聚合的网状生态。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用户的隐性需求可以被挖掘出来,标准化流程砍掉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消费者和主机厂双双受益;售后端,“车品+保养+服务”的延伸,让汽车消费从“一次性购买”变成“长期服务”,用户价值持续提升。

(图源转自网络)

这场变革对主机厂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平台提供了更精准的营销渠道和更高效的销售模式,大幅降低了获客成本和渠道成本,尤其是新势力品牌或下沉市场布局不足的主机厂,与平台合作能快速打开市场。但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借助平台优势,同时保持自身品牌独立性和用户粘性,成为主机厂需要破解的新课题。

对传统4S店来说,这更是一场“生存考验”。随着平台主导的线上零售模式逐渐成熟,4S店的价格优势和渠道优势慢慢消失。未来,4S店的角色可能从“销售主导”转向“服务主导”,聚焦交付、维修、保养等线下服务,与平台形成互补的“友商”。那些仍依赖传统加价模式、无法适应变革的经销商,很可能被市场淘汰。

结语:汽车线上消费的变化,还在持续

未来的汽车零售市场,不会是某一种模式一统天下,而是多元化、细分化的格局。不同平台靠着自身基因形成核心竞争力,而竞争的焦点,终将回归到“用户体验”上。

从目前趋势来看,消费者或将成为这场变革的重要受益者。价格透明、流程便捷、选择丰富,这些曾经的购车“奢望”,正在慢慢变成常态。而对主机厂和平台来说,只有真正读懂用户需求,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建立长期用户信任,才能在这场深刻的产业变革中站稳脚跟。汽车零售的新战事已经打响,决胜的关键是渠道,是产品,是服务,可以是未来发展的任何因素,但终归会是对用户价值的持续创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