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创新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企业后续发展,以及长远建设有极大的推动力。多年来,中国生物制药在董事会主席谢其润的带领下,坚持创新转型布局,将全面创新作为核心战略的第一位,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比如近日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2024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并评选出全球TOP25管线规模的制药公司,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从研发管线规模上成为中国第二大药企,跻身全球第15位,管线规模较上年增长72%,这一数据的呈现,是离不开中国生物制药在创新转型上前瞻性布局的。

中国生物制药自2000年在香港上市,深耕中国医药行业多年,并于北京、江苏等地拥有多家下属企业,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发展步伐。2018年,核心子公司正大天晴研发的1类创新药安罗替尼(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上市,正式按下中国生物制药全面创新的“快进键”。

近年来,中国生物制药在创新战略的支持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快速布局新靶点、新技术、新平台,不断优化研发创新生态。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达44亿元,占总收入比例的16.8%,均位居国内医药上市公司前列。去年,艾贝格司亭α(商标名:亿立舒)、利马前列素(商标名:凯立通)、贝伐珠单抗(商标名:安倍斯)、利妥昔单抗(商标名:得利妥)等6个创新药及生物类似药获批,创新产品数量由2015年的2个,快速攀升至2023年的11个

随着创新版图的不断扩大,创新产品已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2023年,公司创新产品收入达到98.9亿元,同比增加13.3%。创新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2015年的11%,迅速提升至2023年的38%。未来三年,中国生物制药将迎来全面创新战略下的密集收获期,仅2024年,贝莫苏拜单抗(TQB2450)、ALK抑制剂依奉阿克(TQB3139)、ROS1抑制剂安奈克替尼(TQB3101)、利拉鲁肽等多个创新产品预计获批上市。

在创新转型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生物制药不仅研发管线规模跻身全球第15位,也在产品和营收上实现了新的增长。这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来讲,都是强大且稳健的基础,而这势必也会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希望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生物制药能够满足更多临床需求,造福更多患者,让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有更多样化的选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