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突破科研启蒙困境、接轨国际学术体系,成为万千学子关注的焦点。为此,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特邀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教授,采用学期制授课模式,聚焦热门交叉学科和前沿研究领域,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创新思维。

在计划的第一阶段,学生需掌握多学科知识结构与交叉学科研究技能;成功通过选拔的学生,将在第二阶段CIS NanoMasters微硕士科研合作计划中与教授共同完成一项独创性研究。

“拔尖计划让本科生的科研梦触手可及。”

“拔尖计划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可能性,其影响不仅限于研究领域,更深远地启发了我后续人生的方向。”

“跟随南加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深入体验学术研究的完整过程,我找到了前行的强大动力!”

为何“拔尖计划”令学员难以忘怀?让我们透过这些科研新锐的成长轨迹,解读学术能力跃迁的底层逻辑。

工科:本科生发表SCI顶级期刊论文,已具备研究生水平

■ 侯同学(武汉大学电子工程)

“这些技能让我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科研方法,使我在面对新的知识或技能时,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在Jan Van der Spiegel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专注于肩颈肌肉疲劳的EMG信号分析研究。在此过程中,他严格遵循科研规范,最终撰写出一篇逻辑严密、结构精良的研究论文,并顺利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SCI。

■ 吕同学(北京理工大学AI芯片设计)

“在拔尖计划中,我成功发表了一篇SCI期刊学术论文。”在拔尖计划中,不仅有新学员的加入,还有“老”学员的回归。得益于在“拔尖计划”中的卓越体验和丰硕收获,吕同学毅然选择重返该计划,担任帝国理工学院Neal Bangerter教授与Andrei Kozlov教授的助教。在助教岗位上,吕同学展现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责任感,赢得了Neal教授的充分认可与高度赞赏,并在其申请博士的关键时刻,获得了教授宝贵的支持与助力。

多元化的团队成员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成员中既有国内大学的学生,也有来自国外高校的同学,这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值得庆贺的是,他们携手完成的科研成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吕同学同学作为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及主要贡献者,成功在SCI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商科:跟随全球顶尖1%的商学院教授进行投资

■ 谢同学(武汉大学商业分析)

“在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在拔尖计划过程中掌握的数据处理技巧和分析思维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早已规划好出国留学的谢宛伶堪称“计划狂魔”,在全面整合各类信息并进行细致比较后,学姐力荐、大咖教授亲自授课且能完成一次完整科研项目的“拔尖计划”脱颖而出,成为她的不二之选。在南加大商学院Cosimo Arnesano教授指导下,完成商业建模与投资组合研究。

■ 郭同学(苏州大学体育管理)

“在拔尖计划,我完成了从参与者到主导者的转变。”

在科研课题组阶段,郭同学在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Lorena Martin教授的引领下,也体验了一把“总经理”的角色。“从选题的确定、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到论据和关键事实的精准提炼,再到借助可视化手段高效展示研究成果,我从一个科研领域的初探者,伴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逐步蜕变为一位成熟稳健的研究者。”在拔尖计划中,郭同学获得了其他活动难以比拟的硬核技能。

文科:填补科研经历,上岸理想院校

■ 张同学(岭南大学历史学)

张同学在杜克大学James Chappel教授指导下完成人权史研究,凭借该经历斩获港大、新国立等4所顶尖学府录取。“拔尖计划的科研经历凸显我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在申请中展现出独特学术视角。”

理科:首篇论文就被知名期刊收录,严谨学术训练奠定发展根基

■ 屈同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EE)

“我学会了什么叫作真实的科研。”

在拔尖计划中,我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这种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屈同学在谈及拔尖计划时,特别提到最大的收获是Chunlei Liu教授传授的科研之道。她表示,Chunlei Liu教授是一位在科研领域极为专业且严谨的学者,他教导她做科研切忌急功近利,只需专注做好几件事——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科学问题,构建一个合理的假说,并脚踏实地地逐步验证。

实打实的论文成果,是屈同学在拔尖计划中的又一重要收获。经过这段学习与研究,屈同学独立完成并发表了一篇论文,成功被知名期刊收录。这不仅标志着她的首次论文创作,更是她首次尝试撰写英文论文的突破。

■ 荣同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

“拔尖计划在文书撰写、专业方向选择、推荐信准备及面试应对这四个关键环节,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荣同学表示,在撰写申请文书时,她特意突出了这段经历,并将其置于文首,占据核心位置和最大篇幅;在面试过程中,教授对她的研究经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嘉澍详细阐述了她在拔尖计划中的研究方案及对古气候的独特见解,最终赢得了教授的认可。

George教授也为荣同学提供了大量帮助。她回忆道:“在科研过程中,教授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我认为这种指导不仅涵盖了研究思维和流程,而且极为出色。在科研推进过程中,教授还会教导我们如何撰写论文,如何提炼研究计划等极具价值的知识。”

零距离接触顶尖学者,领略交叉学科的独特魅力,跨越文理界限、融会贯通,全面提升能力,学术赋能!拔尖计划,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