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银行业普遍加快通过资产证券化、收益权转让等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步伐,多家大型银行期密集推出不良资产处置项目。年来,受宏观经济波动及行业调整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行业规模和格局发生较大变化。自2022年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扩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加速出清。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曾圣钧表示,体来看,批量转让试点政策在专业集中处置个贷不良资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国家扩内需、促消费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相关措施能够让金融机构轻装上阵,增强消费金融服务力度。

年来各大银行纷纷采取更多元化的市场化手段化解风险资产,向不良要利润,以此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提升银行运营的稳健与安全。银登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提高,公告挂牌成交单数达812单。转让方涵盖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等。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个人消费贷及经营贷款等领域。进入2025年,仅在3月份,中国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安银行、华夏银行等10余家银行在银登中心发布转让不良贷款公告,大部分个人贷款集中在消费贷、信用卡、经营贷等类别。如,3月21日,光大银行福州分行发布了2025年第1期个人消费及经营不良贷款转让公告;3月18日,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2025年第9期信用卡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招商公告;3月4日,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发布2025年第1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信用贷款)转让项目的招商公告。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对商业银行而言,不良资产收回难度较大,成功转让后,可以带来现金收入。最重要的是减轻银行资产质量包袱,为银行经营发展、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有效动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