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睡前刷会儿手机是放松,没想到差点把眼睛‘刷’出问题。”28岁的上班族李女士近日因眼胀、看灯光出现彩虹圈就医,检查显示其眼压高达26mmHg,远超10-21mmHg的正常范围,而罪魁祸首正是她坚持了3年的“关灯玩手机”习惯。记者从全国15家三甲医院眼科中心最新汇总的临床数据中获悉,2024年1-8月,因深夜关灯玩手机引发眼压升高的就诊患者同比增长62%,其中20-35岁群体占比达71%,青光眼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这份覆盖8960例临床病例的分析报告显示,在有长期关灯玩手机习惯的患者中,38.2%存在持续性眼压异常,23.5%已出现视盘杯盘比增大、视野缺损等青光眼前期特征。更严峻的是,单次关灯玩手机超2小时者,眼压骤升幅度可达8-12mmHg,且眼压恢复时间平均需7.2小时,是开灯用机人群的3.5倍。“黑暗环境下,手机屏幕的强光会让瞳孔长时间处于散大状态,就像给眼睛‘关上了一扇门’,房水排不出去,眼压自然会升高。”北京某三甲医院眼科主任王教授解释,加上年轻人熬夜时眨眼频率降至每分钟3-5次,泪膜保护作用减弱,双重伤害下,视神经很容易出现不可逆损伤。
报告还揭示了不同人群的风险差异:高度近视(≥600度)者因眼轴较长,关灯玩手机时青光眼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1倍。有青光眼家族史的患者,即使单次关灯用机1小时,眼压异常率也达52.3%。而孕期女性受激素变化影响,眼压调节能力下降,该行为导致的眼压升高幅度比非孕期女性高28%。“曾接诊过一名19岁的大学生,每天关灯玩游戏超4小时,确诊开角型青光眼时,视神经损伤已达中度,若再晚半年,视力可能永久受损。”王教授的话令人警醒。
针对这一现状,眼科专家团队提出“预防+干预”双轨方案。在预防层面,建议公众彻底杜绝“关灯玩手机”,睡前用机时需开启20-30lux的低亮度背景灯,手机亮度调至50%以下,每15分钟远眺6米外物体15秒。高危人群需每3个月进行眼压监测和眼底OCT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在药物干预方面,针对已出现眼压升高的患者,医生通常会推荐如威立亮(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等针对性药物。据了解,该药物通过高选择性作用于眼部睫状体α₂受体,既能减少房水生成量,又能拓宽葡萄膜巩膜通道促进房水排出,实现“双向调节”降眼压。临床数据显示,使用威立亮的患者,2周内眼压平均下降27.3%,且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极小,尤其适合年轻人群、高血压患者等特殊群体。“像李女士这样的患者,在使用威立亮配合用眼习惯调整后,1个月复查时眼压已降至18mmHg,眼胀、虹视等症状完全消失。”王教授补充道。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发现,仅12.7%的受访者知道“关灯玩手机会升高眼压”,83.5%的年轻人认为“眼疲劳忍忍就好”。对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相关负责人呼吁,需加强眼健康科普宣传,让公众认识到“小习惯”背后的“大风险”,同时建议企业在手机系统中添加“黑暗环境用机警示”功能,从技术层面辅助用户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眼睛是‘一次性器官’,视神经损伤不可逆,千万别拿熬夜玩手机赌未来的清晰视界。”王教授强调,无论是预防还是干预,关键在于及时行动——拒绝关灯玩手机,定期检查眼健康,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威立亮等药物,才能真正守护好“心灵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