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至17日,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赛道上,一群特殊的“运动员”展开了激烈角逐。在这里,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不仅定格了“中国队1:0战胜德国队”的足球决赛激情瞬间,更向世界宣告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曾停留在实验室框架中的人形机器人,正大步迈向真实世界的竞技场。

这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会,不仅是全球顶尖机器人技术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清晰地折射出中国在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交汇点的强大势能。当我们将目光从赛场上那些奔跑、跳跃乃至笨拙摔倒的机器人身影,投向其背后庞大的产业生态时,一幅由前沿科技、实体制造与前瞻性资本共同绘制的“中国智造”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作为这一蓝图的深度参与者,坤元资产正与其FOF生态圈伙伴一起,为奔跑的人形机器人注入关键动力,共同见证“中国智造”的拐点时刻。

26名冠军在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闭幕式上集体亮相

从极限之巅到真实战场的“双轨演练”

本次运动会为人形机器人设置了一场严苛的“双轨演练”。它既有复刻人类体育的“极限竞技”,用以丈量技术潜力的“天花板”有多高;又开创了模拟真实世界的“场景赛”,用以检验其商业化落地的“地板”有多坚实。这不再是单一维度的技术比拼,而是一场从“潜力”到“实力”的全面演练。

第一条轨道,是对物理极限的叩问。赛场上,百米冲刺、立定跳远、5V5足球赛,每一个项目都是对机器人运动控制能力的极限拷问。百米冲刺,考验的是电机峰值扭矩与步态算法的最优解;而1500米长跑,则是一场关于能源管理、散热效率和长时动态平衡的“马拉松”,这种对稳定性的要求,远比瞬间爆发更接近真实应用。

挑战的维度,更从个体智能跃升至群体博弈。从单兵作战的田径项目,到需要复杂群体协同算法与即时通讯能力的5V5足球赛,考验的是机器人的“团队意识”。当机器人开始表演“自由体操”和“武术”时,挑战的边界甚至超越了物理,触及了“艺术表达”的边缘。这背后,是动作捕捉技术、数据驱动的训练模型以及全身柔性控制的巨大进步。

第二条轨道,则决定了梦想照进现实的速度。如果说极限竞技定义了梦想的高度,那么“场景赛”则决定了通往梦想的路径。赛场被精心布置成工厂、医院、酒店等真实生产生活环境。在“仓储混料分拣”中,机器人需在复杂的货架间自主导航,精准识别并抓取不同形状的物料。在“医药拆药分装”中,它们要处理药板上那种高反光、难以识别的铝箔包装。

人形机器人在医药场景下20分钟内完成配药

这些看似细微的挑战,却直指商业化落地的核心诉求。2025年以来,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订单增长显著,市场的关注点已悄然从技术参数转向实际应用的交付能力。工业制造、导览服务、科研教育、康养陪护成为最主要的应用方向。2025年上半年,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已超过83个,合同总额近3.3亿元,相较去年同期,数量与金额均有显著提升。

这场“双轨演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形机器人产业最真实的坐标系。它既展示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未来潜力,也揭示了通往商业化必须脚踏实地迈过的每一级台阶,行业应用也正从“展示”逐渐走向“实用”。

从潜力赛道到黄金产业的“生态扩容”

人形机器人是典型的“技术聚合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当赛场上机器人的精彩表现博得阵阵喝彩时,它们背后是一个庞大、精密且环环相扣的产业生态系统在给予支撑。

例如,人形机器人的“大脑”,是云端大模型与本地的边缘计算芯片,负责决策与学习能力;它们的“眼睛”,是激光雷达与3D视觉传感器,赋予其感知世界的能力;它们的“神经系统”,是遍布全身的力矩与位置编码器,实现精准的姿态反馈;而它们的“肌肉”与“骨骼”,则是高性能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和轻量化新材料,共同构成了其运动的基础。

因此,未来的竞争绝不是单一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产业链生态的深度博弈。本次运动会中国队的优异表现,正是中国近年来在这些基础领域厚积薄发的成果体现。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能为机器人硬件的快速迭代和成本控制提供无可比拟的优势,更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等软件算法领域实现了与世界前沿的同频共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模仿式创新转向原创性、颠覆性创新阶段,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长期支持已成为推动科技产业化的关键力量。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赛道上,尤其需要具备远见的“生态构建者”,尊重技术的复杂性与产业的长期性,愿意耐心布局。坤元资产借助其独特的FOF生态圈,其瞄准的目标并不限于投资宇树科技、优必选等耀眼夺目的“整机明星企业”,而是深入到这些企业背后的每一个核心环节,致力于培育一片能够持续孕育冠军的“沃土”。

目前,在坤元资产FOF生态圈伙伴中,既有为机器人“大脑”提供云端大模型的智谱AI,供应本地边缘计算芯片的“爱芯元智”,还有提供“雷达传感器”的禾赛科技(NASDAQ.HSAI)与速腾聚创(02498.HK),以及解决机器人运动控制、伺服驱动问题的固高科技(301510.SZ)……这张覆盖机器人核心产业链的生态网络,充分展现了其深远布局与精准洞察。

从机器人运动会到大国博弈的“未来信号”

人形机器人被誉为“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风向标,更将在未来深刻地重塑全球产业链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本次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无疑就是中国向世界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过去的追赶者正逐渐展现出“领跑”的潜质。

清华火神队(身着红色队服)在5V5足球赛决赛中激烈比拼再次夺冠

在本次运动会的“人机对抗性”项目中,5v5足球全程由AI算法自主控制,无需人工操作,清华火神队1:0战胜德国战车队,再次将世界冠军收入囊中;3v3对抗中,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击败德国队。中国队在足球项目战胜传统工业强国德国,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自组织、多体协同、实时策略的完成度,意味着中国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协同”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外,在1500米、400米、4x100米等径赛中,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凭借其卓越的硬件性能和运动控制算法,几乎包揽了所有径赛金牌。其创始人王兴兴坦言,在1500米比赛中使用遥控器,是为了在速度上更多地发挥机器人的性能,最终跑出了3.8米/秒的平均速度。这代表了当前人形机器人硬件与控制技术所能达到的顶尖水平,是“身体”运动能力的直观体现。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赛场上的“高光时刻”到产业化的“星辰大海”,依然道阻且长。正如本次比赛暴露出的诸多技术瓶颈:在被誉为最残酷项目的100米障碍赛中,高达75%的参赛队伍未能完赛。这说明,未来行业还需要在核心部件自主化、AI算法的泛化能力、机器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及商业化应用的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通往未来的道路,需要“长期主义”的坚定信念,更需要整个社会,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资本市场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更多像宇树科技一样敢于挑战技术极限的创新企业;需要更多像“天工”团队一样着眼于未来的自主研发;更需要更多像坤元资产一样,能够洞见趋势、并以生态化方式前瞻培育创新土壤的耐心资本。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已圆满落幕。这不仅仅是一场赛事的结束,更是我们踏上星辰大海征途的崭新开始!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人形机器人风驰电掣的奔跑,更将是中国科技产业迅猛崛起的壮丽画卷。展望未来,依托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广阔的应用市场以及日趋成熟的“科技+产业+资本”生态闭环,“中国智造”必将赢得属于自身的辉煌未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