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新华财经北京8月29日电(记者丁雅雯 李唐宁)今年暑期,全国多地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伴随文旅融合不断深化和消费需求升级,“博物馆游”正逐渐从传统的日间观光扩展为涵盖夜游、沉浸剧游、文创体验等多元形式的深度文化消费,成为今夏最受关注的旅游现象之一。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8月以来,“夜游博物馆”搜索量环比增长107%,景区夜游搜索量环比增长71.6%。
各地博物馆积极推出创新活动,打破传统展览边界,为观众提供更丰富的参与体验。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闭幕前夕推出“7×24小时不闭馆”特别活动,结合NPC巡游、埃及鼓表演、主题市集等环节,掀起一轮文化嘉年华,近500款文创产品几乎售罄。有观众在大众点评分享:“凌晨1点的展厅依然人头攒动,氛围震撼。”
国家自然博物馆、常州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等也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夜间项目,如“光韵”主题夜宿、4D影院、沉浸式剧游、古墓探秘演绎等,借助科技和叙事手法将历史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体验产品,极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博物馆奇妙夜’不仅是展览时间的延长,更是文化价值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表现。”去哪儿旅行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张钟尹认为,在AI、光影等技术的助力下,静态文化知识转化为沉浸式的消费产品,为游客提供具有参与感的深度体验,引领文旅消费升级。
从受众群体来看,博物馆不再只是学生团队和亲子家庭的选择,越来越多年轻人、银发族也加入文化体验行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王金伟指出:“大众对文化的强烈需求推动‘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游客结构更加多元,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此外,一批小众博物馆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携程数据显示,去年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博物馆订单量占总订单三成,同比增长7%。潍坊风筝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自贡恐龙博物馆等凭借独特主题与内容创新,订单量实现成倍增长。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数字文物、机器人导览、剧本游、角色扮演等新型体验形式广泛推出,博物馆正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参与”,成为彰显文化自信、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