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卖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已成为生活常态,工业领域的“最后一公里”却仍藏着无数企业的生产刚需与行业难题——在几千万平方米的大型园区内,需历经多重审批才能完成物料配送;在远离城镇30公里的偏远矿区,端到端几十公里的运输考验着每一次交付效率;企业面对品类繁杂的非生产物料,常陷入“下单易、管理难”的困境……这便是MRO(非生产性物料采购)行业的真实写照,一个规模庞大却长期分散的赛道,正亟待破局者以创新力量重塑格局。
作为工业供应链的“毛细血管”,MRO行业承载着企业生产运营的关键支撑——小到一颗螺栓、一副劳保手套,大到车间设备耗材,虽仅占企业采购金额的20%,却覆盖超80%的sku。而长期以来,行业“参与者分散、交付效率低、定制化能力弱”的痛点,不仅让企业面临“库存积压、成本高企”的难题,更制约着工业供应链的整体效能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郑欢教授曾指出:“MRO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缺乏绝对领头羊,谁能破解‘效率与服务’的平衡难题,谁就能引领行业发展。”
而在这场行业破局战中,震坤行工业超市坤合供应链以“数智化+全链路服务”的双轮驱动,正成为推动MRO行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立体仓网体系筑牢供应链效率基石
MRO行业的核心痛点,首当其冲是“交付难”。传统供应商因品类分散、订单量小,难以满足企业对交付时效与精准度的需求。对此,震坤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立体仓网”与数智化运营体系。
走进震坤行上海总仓,3.5万平方米的空间内,15万种SPU(标准化产品单元)有序存储,2023年投入使用的全自动存储分拣设备格外引人注目——仅4300平方米的占地,便实现了4.2万个存储位的高效利用,32台自动拣货机器人以“货到人不动”的模式,单次可拣选7个SKU,彻底替代传统人工拣货流程,大幅降低搬运成本与分拣误差。这并非个例,截至目前,震坤行已在全国布局32个总仓、105个服务中心仓,配套200余辆自营运输车与30支左右驻场交付团队,更在客户生产线旁部署了6000余个EVM智能小仓库,让物料供应“触手可及”。
“我们的目标是让客户‘随时叫料,即时供应’。”震坤行坤合供应链总经理马玉君表示。以某大型国有电器企业为例,其曾因MRO物料管理分散,面临“领用需30分钟审批、库存准确率低”的问题。震坤行为其部署EVM智能柜后,员工凭工牌或刷脸即可在30秒内领取紧固件、劳保用品等物料,后台系统实时监控库存水位,自动触发补货机制。一年追踪数据显示,该企业物料综合拥有成本降低31%,库存准确率提升50%,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
以“定制化服务”打造差异化壁垒
与C端消费场景不同,工业领域的“最后一公里”交付,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场景挑战:大型园区需提前考证、车辆审批,电子产品严禁入内;偏远矿区不仅距离城镇遥远,内部配送距离更达几十公里……这些“高固定成本、低单品利润”的场景,让许多传统供应商望而却步。
“交付的刹那,是决定客户感知的‘决策性时刻’。”马玉君在对话中强调。为攻克这一难题,震坤行采用了“驻场交付经理”模式——在大型园区、矿区等核心场景设立专属交付团队,由熟悉客户需求的驻场人员对接物料接收、清点、配送全流程,严格按照企业指定的时间、地点、单据标准完成交付,彻底解决“物料到园区却难到产线”的二次搬运问题。
某煤炭企业的案例颇具代表性:该企业矿区距离最近城镇30公里,内部配送距离超50公里,传统供应商因“单次货量小、成本高”不愿服务。震坤行凭借覆盖该企业全品类MRO需求的能力,以自营运力搭配驻场团队,实现了“当日叫料、次日送达”。
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定制化服务,背后是震坤行全链路系统的支撑——订单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系统中,预设了包装要求、单据盖章、清点标准等数百个定制化字段,偶发需求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快速响应;同时,通过“自营+三方”的差异化物流策略,在高难度场景用自营运力保障质量,在标准化场景(如市中心写字楼、小微企业)用三方运力控制成本,实现“效率与服务”的最优平衡。
赋能中小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MRO行业的发展,不仅要服务大型企业,更需关注中小企业的需求。中小企业多依附于大企业产业带,震坤行为此针对性布局“服务中心仓”在产业带核心区域设仓,对高频紧急物料少量备货,实现“2小时应急补货”;对低频需求则依托总仓调配,通过“让利自身运营效率”,帮助中小企业降低库存压力与采购成本。
而在行业长期发展层面,人才短缺成为关键瓶颈。正如郑欢教授所言:“MRO行业需要‘懂技术、懂市场、懂供应链、懂法律、懂管理’的‘五力’人才。”马玉君作为交大安泰校友,也呼吁更多高校人才加入:“MRO行业的成长,需要企业与高校携手,以人才力量筑牢发展根基。”
从破解“最后一公里”交付难题,到以数智化重构供应链效率,再到赋能中小企业、培育行业人才,震坤行正以实干与创新,推动MRO行业从“分散无序”走向“高效协同”。未来,随着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MRO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而以震坤行为代表的引领者,也将继续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为中国工业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