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不仅是东部对西部的帮扶,更是一场双向的给予与收获。在近日落幕的“白龙使者杭行记”高浪公益研学活动中,这一点得到了生动体现。这场活动创新性地打破了“给予-接受”的单向模式,让所有参与者,包括杭州的志愿者、企业员工,都在这场“山海相逢”中完成了自我教育和精神涤荡,实现了真正的“双向奔赴”。

情感共鸣与价值重塑:志愿者与企业文化的“反向治愈”

“我们原本以为自己是去‘付出’的,但最后却发现,我们是被“治愈”的。”一位高浪志愿者在结营分享时动情地说。这也是所有志愿者共同的心声。

对于高浪的员工而言,这次活动并非一次简单的志愿服务。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初心。当企业作为“浙理工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单位” 的一员,带领孩子们学习红色文化时,企业员工自身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价值观重塑。一位党员志愿者感慨:“带领孩子们从海塘史看党的为民史,这个过程让我自己对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不仅仅是我们教育他们,更是他们和我们共同成长。”

这种“反向治愈”与“精神共育”效应,是企业用金钱无法买到的宝贵文化资产。它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让公益不再是企业的外部事务,而是内化为驱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力量。

价值共创:构建东西部协作的“情感与精神共同体”

本次研学的创新,在于它成功构建了一个超越地理界限的“情感与精神共同体”。通过联盟平台,红色文化传承成为连接东西部学子与企业的精神纽带。

高浪控股董事长高浪华先生表示:“东西部协作要可持续,光靠资金流是不够的,必须建立‘情感流’、‘文化流’和‘人才流’。加入高校红色传承联盟,让我们能更系统地参与到青少年的精神塑造中。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深度互动,和这些孩子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共同传承红色基因,投资美好未来。”

这种基于情感信任与文化认同的长期绑定,使得协作关系更加牢固和持久。它从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安排,转变为一种自下而上的、有温度、有深度的精神互动和价值观共建。

结论:

高浪的这次研学实践表明,创新的东西部协作,其效益是双向的。它既为西部孩子打开了视野,也为东部企业提供了反思初心、凝聚团队、布局未来的契机。当协作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情感共鸣、文化共育与价值共创,“山海情”的故事才能写得更加绵长而深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