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3月21日电(记者 邱德坤)退市常态化下,沪深两市“1元退市股”已达4家。3月20日晚间,*ST西源、*ST荣华双双公告称,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于3月27日终止上市暨摘牌。而在近期,*ST凯乐、*ST金洲相继终止上市,分别成为2023年沪深两市首家“1元退市股”。


(资料图片)

记者注意到,*ST金洲等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公司,退市前股价均在1元“红线”边缘几经徘徊,胶着许久,不乏投机者从中炒作。对此,交易所多次要求公司发布交易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重视其中风险,避免踩入交易类退市“雷区”。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全面注册制推行,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将有序推进,市场化特征明显的交易类强制退市或将成为出清劣质公司的主要渠道。

“1元退市股”频现

目前已被交易所发布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司,均是多重退市风险压身。以*ST金洲为例,此前提示可能触及的退市风险情形包括财务类、交易类、重大违法强制类等。

业内人士表示,从过往退市案例来看,*ST金洲2022年财报极大概率被出具非标意见,公司可能在2022年年报发布后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不过令人唏嘘的是,投资者“用脚投票”将公司提前送上退市之路。公告显示,截至2月2日,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低于1元,最终在3月18日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相对更容易判断。”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上市公司年报研究中心主任叶小杰介绍,其他类别的指标大多需要有关部门或机构认定,而交易所认定一家公司是否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只要根据市场情况就能快速认定。

目前,沪深两市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的4家公司,分别是*ST凯乐、*ST西源、*ST荣华、*ST金洲。上述公司此前均公告可能触及多种退市风险情形。

伴随全面注册制推行,“1元退市股”或将继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0日,26只ST股的收盘价在1元左右,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的风险持续加大。叶小杰认为,其他类别的退市指标,大多在某个具体时点发挥作用,而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能够常态化发挥作用。

ST股鏖战1元“红线”

为了避免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部分ST股实施了一系列操作,试图将股价维持在1元以上。

*ST新海日前公告称,自2月15日起的6个月内,*ST新海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增持资金在1800万元至2200万元,目的是“为了提升投资者信心,切实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巧合的是,*ST新海在2月14日一字跌停,收盘价首次跌至1元。江苏四维咨询集团首席咨询师、知名财税审专家刘志耕认为,部分ST股在上述关键时刻发布增持计划,直接目的应是为了避免眼下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监管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运森分析,部分ST股的股价低于1元后,即使一段时间持续涨停仍无法回到1元以上。这意味着,一旦股价低于1元,部分公司必须及时护盘。

增持计划显然起到了一定“护价”作用。1月18日至3月17日,*ST新海迎来“过山车”行情,暴跌暴涨交替出现,股价始终在1元附近徘徊,截至3月20日收盘价为1.13元。

不过,*ST吉艾未能如*ST新海般顺利,此前与控股股东签订货币资金赠与协议,因控股股东自身资金调度问题,未能如期向公司赠与现金资产。*ST吉艾在1月4日公告上述信息后,当日股价下跌20%逼近1元,并在1月20日最低跌至0.57元。

交易所多次警示风险

部分ST股采取措施防止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也给游资炒作提供了空间。记者注意到,部分ST股多次暴跌暴涨登上龙虎榜,前五大买方或卖方席位出现多家游资出没的营业部。

以*ST辅仁为例,自1月31日开始大幅下跌,之后股价出现“过山车”行情,但是始终在1元附近徘徊。在近1个月和3个月,最关注该公司的营业部包括:东财拉萨东环路第二证券营业部、东财拉萨团结路第二证券营业部等,均是游资聚集的营业部。

“投资者在投资ST股时,应充分了解其短期涨跌风险,以及可能面临的退市风险。”陈运森表示,此类公司通常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控股股东和董监高都有很强的动机实施各类机会主义行为。

“投资者要特别注意投资风险,切勿跟风炒作。”业内人士提示,在持续巩固常态化退市机制的背景下,监管部门正在不断加大出清力度,紧盯突击增收等行为,采取刨根问底式问询,ST股的保壳压力日益增大。

对于投资者炒作ST股,交易所多次警示风险。其中,上交所将整治风险公司的投机炒作列为重点专项工作,结合复杂市场情况,针对不同参与主体主动采取措施。3月13日至17日,上交所密切监控*ST泽达、*ST紫晶的交易情况,重点监控*ST瑞德等风险警示股。

编辑:翟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