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上市公司研究院

今年前三季度好想你(002582)实现营收9.75亿元,同比增长28.0%,但是净利润大幅减少,亏掉了5341.89万元,这是公司近几年首次大幅亏损。三季报公布后,持股6.46%的股东杭州浩丞实业有限公司就披露了减持计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卖掉百草味之后,好想你一直在谋划发展方向。去年以来公司积极推出新品,扩张sku,前三季28%的营收增长好像让人看到了希望,但是超过5000万的扣非亏损也给公司的亏损式扩张打上了一个问号?

投资理财收益大幅缩水后的好想你 靠什么支撑业绩?

自从好想你2020 年卖掉百草味之后,就开始过于依赖投资理财收益。2020年及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5亿元及6163.41万元,非经常性损益则分别达到了22.75亿元及8711.38万元,扣非后分别亏损1.2亿元及2547.97万元。

非经常性损益中占比较高的是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及政府补助。今年前三季投资收益出现大幅缩水,导致非经常性损益仅618.89万元,上年同期则达到了3965.52万元。这严重拖累了业绩。

好想你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短期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从2021年底到今年上半年规模约在5亿-6亿元之间,还有8275.09万元的衍生金融资产。此外还有大额委托理财,2021年委托理财发生额达到24.1亿元,截至年底未到期金额达到10.16亿元。

如此庞大的投资理财,在今年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随着公司在投资理财上的滑铁卢,靠什么来支撑盈利则成了摆在好想你面前的主要难题。

事实上,好想你账面并不缺钱,公司除投资理财外,还有大量现金。2021年货币资金达到17.15亿元,其中90%都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利息收入是这几年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2021年达到7016.48万元,减去利息费用等支出外仍达到5380万元,占到当年归母净利润的87%。今年前三季公司货币资金和利息收入一起缩水,这也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

在账面并不差钱,大量资金投资理财、存在银行的情况下,公司账面还存在大量有息负债,这就有点让人费解了。截至今年三季度,好想你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加起来达到6.06亿元,2021年全年约为5.01亿元,今年前三季产生了1274.18万元的利息费用。

另一方面,公司大额度的委托理财收益并不高,2021年高达24.1亿元的委托理财收益仅为433.73万元,今年前三季则变成了-25.18万元,公司这部分资金使用效率似乎并不高,为什么不直接存进银行呢?

亏损式增长能持续多久?

在出售百草味之后,好想你一直在布局新业务。在今年业绩说明会上,好想你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豆妍妍透露过公司两条发展主线,一条是内生线:围绕红枣主业,增加健康食品品类;另一条是外延线,围绕公司战略进行投资并购。

目前好想你在并购方面还没有实质性动作,主要还是围绕红枣主业,针对细分人群开发新的产品系列。

今年上半年公司一口气推出了多个产品系列,其中包括灰枣夹坚果产品拥抱您(太子产品),冻干预制餐、红枣咖啡、以及豆制品豆菲菲产品。此外还布局了预制菜,推出简单巧厨品牌。

在运营上,成立了清菲菲、枣礼等电子商务公司,成立了十三毅文化传媒公司,寄望于通过发力线上,带动公司收入的增长。

今年前三季公司营收增速达到了28%,是营收连续下滑两年之后的首次正增长,其中新产品和线上渠道做了不小的贡献。

我们从半年报披露情况来看,新孵化的红枣咖啡项目新增收入6000多万元、Missyou项目新增收入2000多万元,这两项收入合计达到8000多万,贡献了近13%的营收。从渠道来看,电商收入占到32.52%,专卖收入占到25.82%。

但是应该看到,上半年的增长还跟公司的优惠活动有关。2022年是好想你成立三十周年,公司开展了一系列感恩回馈活动,回馈消费者,这相当于降价促销。降价加上成本的上涨,导致好想你前三季扣非亏损5960.78万元。

众所周知,休闲零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各家公司在不断推出同质化产品,消费者心里品牌认知并不强。通过低价及优惠活动等手段可以短期刺激销量,但是很难培养忠诚用户。好想你这种亏损式增长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

前三季度好想你应收账款同比大增了63%,达到1.1亿元,占到当期营收的11%。而且前三季经营活动净流出了1.8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的增长质量应该打一个折扣。

与此同时,公司存货大幅增长141%至7.39亿元,存货中占比最大的是原材料。今年原材料成本大涨,导致公司营业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前三季营收增长28%的情况下,营业成本增长了42%,这在一定程上蚕食了公司的利润。

好想你的供应商比较集中,上半年前五大供应商贡献了46%的采购金额,由于公司未披露供应商名称,没法知道供应商的具体情况。

在原材料成本大涨的时候公司为何要大举采购?大幅飙涨的存货接下来会不会带来减值风险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