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龚婉玲

出品 | 焦点财经


【资料图】

从今年3月份开始,一轮轮席卷全国的政策救市全面开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当救市的边际效益开始衰减,房企终于等来了“大招”。

支持房地产的“三支箭”不仅力度大,落地速度也异乎寻常地快。尤其是第三只箭——恢复房企及涉房企业的股权融资功能,让长期在ICU躺着的房企们摘下了呼吸机。

“补血包”如期而至,不管是稳健国央企还是出险房企,都在试图抓住这来之不易、转瞬即逝的窗口期。

01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据焦点财经不完全统计,“第三支箭”出台后的前8天,已有福星股份、世茂股份、华夏幸福、大名城、北新路桥、新湖中宝、天地源、华夏幸福、格力地产等12家房企发布配股、定增、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配套融资等公告。

图/已公告拟再融资的事件汇总(截至12月5日)

在政策落地猛抓窗口期的房企,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以“万科”为代表的优质龙头企业,经营稳健、现金流充沛且未踩中任何一道红线。因此,万科再融资由深圳地铁集团提议,目的是积极把握政策机遇,进一步改善资产负债表,为项目收并购、实现逆势扩张打下基础。

第二类是以“陆家嘴”为代表的的国央企,拥有强有力的信用背书,不只是单纯做房地产开发,还有优质的租赁业务。因此,陆家嘴再融资目的是为了重组,优化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实现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

第三类是以“华夏幸福”为代表的早期出险房企,“出险”时间已经近两年,也是债务违约大潮中首个提出全面化债方案的房企。业绩亏损严重、偿债压力巨大,华夏幸福再融资目的最为纯粹,就是“保交楼”。

地产三支箭的推出,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这不仅意味着尘封12年的再融资政策破冰,同时也降低了地产三道红线的限制,对于优质房企来说缓解了偿债压力,对于出险房企来说有机会走出危机。

饭都喂到嘴边了,不少房企也知道张张嘴。

华联控股等涉房上市公司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未来如有再融资相关事项,公司将会及时披露。华侨城A、财信发展、嘉凯城称,会认真研究地产类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融资相关政策。阳光股份、莱茵体育则表示已关注到证监会近期的政策。保利发展、金地集团等头部房企也表示,不排除后续有相关动作。

不过,从上市公司股东的角度出发,最担心的问题莫过于到底谁买单。如果定增价格不合理或者再融资方案不妥当,可能会造成二级市场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损失。换句话,拯救房地产的重任,或许会落到千疮百孔的A股股民身上。

02

再融资的不确定性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第三支箭”有风险分散等优势,可以最大程度扩张房企融资能力。此次资本市场融资政策优化,导向非常明确,其中,重组地产上市公司、推进风险处置,或者推动“保交楼”,是为了让有债务风险的房企“软着陆”,推动行业转型,并打造新的行业运营模式。

政策逐渐松绑,也不意味着房企们马上迎来久违的春天,按历史经验看,再融资从发布预案到完成上市耗时平均约为12个月。房企们在定增公告上也坦言,由于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尚未确定,该事项尚存在不确定性。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称,股权融资还是具有一定风险性,一是针对满足条件的房企,其股权再融资规模可能受监管机构新规约束;二是可能因监管审查流程的增加而推迟,影响房企的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房地产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资金对房地产的偏好有所下降,可能导致想要再融资的房企募资出现一定困难。

随着三支箭持续地摆上台面,房企生存战的竞争也来到了临界点。

近两年,整个地产圈“雷声”不断,危机也不断向曾经的头部房企蔓延。部分规模房企因出现债务风险未入榜单或排名有大幅下滑,TOP100房企占中国整体销售份额的集中趋势有所下降。

暴雷房企不断增加,土地市场的主力也从激进民企转移到了国央企和健康的头部民企。截止11月末,年内百强房企新增货值中,有一半都集中于TOP10房企中,约27%新增货值集中在11-30强房企。

这意味着强者恒强,目前的政策环境已跟过去大为不同,市场份额会更多让渡给主流房企,行业大整合将是必经的一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其一,受限于“三支箭”的融资政策,具备融资优势的国央企和头部民企更具发展的可能性,未出险房企或有机会解决短期融资性现金流问题;其二,股权融资放开最终还是指向行业集中度提升,民营企业的市占率或许会被一大批项目型、本地化的公司取代,尤其随着暴雷房企在项目、股权层面收并购的推进,行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整合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一些企业的消失、重生和崛起,或破产清算、或被收购、或偶被救起,正如房地产行业当前经历的这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