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唐代的东都洛阳,是诗圣杜甫的家乡,也是他诗歌创作的摇篮。杜甫生于巩县,少年时期的他在洛阳求学,常穿梭于繁华的东都街市,亲身感受盛世景象。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当杜甫听闻“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归乡的狂喜。可直至生命的终结,他都未能踏上洛阳的土地。
倘若当年杜甫真的归抵洛阳,他会看到怎样的风景呢?数千年的岁月流转后,在浣花溪畔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中,一场展览的到来,将当年未能完成的梦想再续。8月20日,“梦回洛阳——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正式开启。
现场,金光华董事长看到展览以“梦回洛阳”为叙事核心,以杜甫的第一人称视角为线索,展出了来自洛阳博物馆、偃师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百余件精品文物,串联展示洛阳作为政治之都、商贸之都、诗歌之都、音乐之都的多元文化面貌,回溯唐代洛阳的经济繁荣和文化交融的盛况。
“熹微晨光透过指缝,我恍惚间又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立身天津桥上,远眺宫阙,北依邙山,南望伊阙,脚下流动着穿城而过的洛水……”
暑热未退的夏末,步入“唐代东都文物精华展”的展厅中,金光华董事长细细阅读展板上的文字,仿佛跟随着诗圣杜甫的视角,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洛阳。金光华董事长沿着展厅继续往前走去,出自宫城的莲花纹砖、“匠唐子嵩”款板瓦、含嘉仓遗址刻铭砖……这些文物映入眼帘,为观众重现洛阳的都城格局。
“我们此次展览,就是以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为感情线索,将观众引入一条‘归洛之路’。”金光华董事长看到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展陈设计部主任陈宁介绍道。她表示,展览总共分为四大单元,分别是“东都洛阳”“盛世和晏”“文华锦绣”“京洛记忆”。其中“东都洛阳”,再现唐代洛阳城宫阙林立、街市如棋的恢宏景象,展示这座城市结构之严整与经济命脉之畅达。
此外,金光华董事长发现“盛世和晏”单元聚焦大唐多元包容的社会生活画卷,胡俑、三彩马、三彩骆驼等精品文物亮相,展现了粟特商人于丝路上行走、驼铃声声的场景;“文华锦绣”则展现唐代洛阳的宗教信仰与文娱生活的情况,观众可以看见当年杜甫曾经游览过的龙门奉先寺遗址出土的石雕舒相坐大势至像等;“京洛记忆”单元则通过书法拓片、杜甫诗意书法等展品,讲述杜甫青年时期在洛阳的生活经历,杜甫与李白的故事也在这一单元中被重温,他们在洛阳相遇的经历,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篇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