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6月20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2023年第九场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2023年全市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情况,发布青岛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
近五年,青岛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结涉毒品犯罪刑事一审案件1775件2087人,其中,青岛中院审结56件111人,基层法院审结1719件1976人;青岛中院审结二审毒品犯罪案件241件356人。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及占全部刑事案件比例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这些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贩卖毒品罪居多。近五年,青岛法院判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1426人,占毒品犯罪案件判处总人数的70.73%,其中绝大多数为贩卖毒品罪,其他占比较大的罪名依次是容留他人吸毒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判处上述三个罪名合计1997人,占全部人数的99.05%。量刑坚决贯彻依法严惩方针。青岛法院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中,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含死缓)151人,占7.24%;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十年253人,占12.12%,重刑率(三年有期徒刑以上)为19.36%。
白皮书对2018-2023年青岛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毒品犯罪呈现新特点:一是涉案毒品种类日趋多样化。传统毒品占比明显下降,合成类毒品逐渐成为涉案的主要毒品类型。其中,涉合成大麻素类毒品案件数增势迅猛,2021年同比增长100%,2022年同比增长350%。二是犯罪手段更加隐蔽化,“互联网+物流”成为新常态。犯罪分子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行联络贩卖,用在线支付方式进行毒资收付,利用物流渠道进行毒品运输,人、钱、货分离成为毒品犯罪新常态。容留、持有类毒品犯罪案件多发于封闭私密场所,且有很多毒品伪装成“神仙水”“跳跳糖”“彩虹烟”等产品,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隐蔽性。三是毒品衍生犯罪需要警惕。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中,有多种具有麻醉的功效,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此功效实施强奸、猥亵、抢劫等犯罪活动,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四是农村地区出现毒品蔓延。青岛法院审结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类案件17件,此类案件多发于农村等相对偏远地区,种植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律意识淡薄,此外,毒品末端犯罪也有向农村地区蔓延趋势,值得引起警惕。
白皮书围绕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毒品犯罪审判规范化建设、参与禁毒综合治理三方面介绍了青岛法院毒品犯罪案件审判举措。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重点严惩走私、制造毒品,大宗贩卖毒品等严重毒品犯罪,对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罪行严重和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该判处重刑至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建立“堵源截流”双重控制机制,加大对走私、制造毒品,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犯罪的打击力度,充分发挥刑罚惩罚与教育相结合作用,对“零包贩卖”等末端型毒品犯罪同步打击,有力阻断毒品流入需求端。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做到区别对待、罚当其罪。加大对毒品犯罪的经济制裁,充分运用罚金刑、没收财产刑等法定刑罚手段,加大财产刑判处力度和执行力度,从经济方面有效惩处毒品犯罪分子。加大对涉毒资产追缴力度,依法惩处涉毒洗钱和窝藏毒赃等下游犯罪,确保“打财断血”全面彻底。
全面提升毒品犯罪审判规范化建设,聚焦“庭审实质化”改革,坚持程序正当原则,确保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聚焦证据裁判原则,严格落实刑诉法及司法解释规定的各类证据审查判断要求和采信规则,保障实体公正。聚焦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设立毒品犯罪案件专业审判团队,对毒品案件进行相对集中审理。
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延伸审判职能,针对毒品犯罪审判过程中发现的新趋势、新动向及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共同促进禁毒综合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加大宣传力度,汇聚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公开宣判、发放禁毒知识宣传册、拍摄禁毒宣传短视频、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营造全民参与禁毒的浓厚氛围。
青岛中院发布的八个典型案例基本包括了青岛法院近年来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类型,介绍了涉毒品犯罪案件典型犯罪的特点及法律适用。青岛法院在审理毒品犯罪案件时,综合考虑毒品数量、犯罪情节、危害后果、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因素,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通过对毒品犯罪严厉打击向不法分子敲响警钟:制造、贩卖、走私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终将受到法律严惩!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要警惕新型毒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远离毒品危害,共筑禁毒防线。(何文婕 吕 佼)
来源:青岛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