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全球科技舞台,因两场接踵而至的发布会而显得格外瞩目。9月10日,iPhone 17系列全面亮相,其中iPhone 17 Pro Max新增2TB内存版本,售价高达17999元,成为最贵的iPhone手机,但是国内的AI功能依旧“缺席”。而6天前,在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正式发布了新款三折叠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起售价同样是17999元。
两家顶尖的科技巨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先后亮相,与其说是产品层面的“巅峰对决”,不如说更深刻地折射出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与自信。然而,真正揭示时代深层变革脉络的,并非舞台上光彩夺目的手机产品,而是背后支撑它们屹立于全球之巅、庞大而迥异的产业链体系——以“全球分工”为特征的“苹果链”,以“自主共生”为内核的“华为链”。
作为始终专注科技创新领域的专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坤元资产认为,正是这一产业链级别的范式转移,构成了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结构性“科技牛”。近期,科创50指数的强劲表现与相关板块的交投活跃,正是这一宏大叙事在资本市场的初步映射。而科技创新,正是坤元资产基于长期研判,持续投入并深度布局的核心方向。
链条重塑:从“全球分工”到“自主共生”
过去二十年,“苹果链”堪称全球化分工体系的典范与极致。它以加州设计为核心,整合全球最优秀的供应商——从日韩的屏幕、存储,到欧洲的精密组件,最终在中国和越南两大“世界工厂”完成精密组装。其中,中国制造业凭借深度嵌入这一体系,分享了全球化的红利,但也因此被长期固化于价值链的底部。产业链的定价权、技术标准定义权乃至话语权,始终牢牢掌握在“链主”手中。
然而,地缘政治的百年变局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迭代,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全球供应链从“效率优先”向“安全优先”的深刻变革。在此背景下,以“华为链”为代表的崭新产业生态范式——“自主共生”应时而生。
如果说“苹果链”的关键词是“效率”,那么“华为链”的关键词则是“自主”与“共生”。它不再是一个由单一“链主”定义的自上而下的垂直供应体系,而是一个以国产核心技术为牵引,由上游的设备、材料,中游的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到下游的终端应用、操作系统、软件生态共同组成的“创新联合体”。
从闻泰科技(SH:600745)、立讯精密(SZ:002475)这些早已声名在外的“苹果链”巨头积极拓展新业务边界,到如今在自主体系中崭露头角的豪威集团(SH:603501)、卓胜微(SZ:300782)、圣邦股份(SZ:300661)等一众本土新锐,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深刻的身份转变,更是中国科技产业从“融入全球体系”到“构建自主生态”的成人礼。
这场历史性变迁的本质,是产业基础的根本性重塑与价值再分配。当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开始系统性地拥有自己定义的高端产品、自己掌控的核心技术、自己主导的操作系统、自己引领的产业标准时,它已经为资本市场孕育一场长期、健康的结构性牛市提供了最肥沃、最坚实的土壤。
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华为市占率时隔4年重回榜首,苹果出货量则同比下降1.3%,市占率排名第五。华为的强势回归,加上小米、OV(OPPO与vivo)、荣耀在高端市场的持续加码,让苹果感受到了竞争压力。市场的风向也从过去投资“苹果链”分享全球化的效率红利,转变为押注中国科技自主崛起的星辰大海。
双轮驱动:从“技术主权”到“生态引力”
如果说产业范式的转移奠定了“科技牛”的沃土,那么为这场结构性牛市提供源源不断“燃料”的核心动力又是什么?坤元资产相关负责人认为,其核心是“技术主权”与“生态引力”构成的双轮驱动。这背后,是坚实的国家意志、海量资金投入和明确产业数据支撑的“硬核”逻辑。
一是以“技术主权”为核心的硬核突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已突破3.6万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强度升至2.68%,这一强度已超过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创新源头的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增速达到了10.5%,远超整体研发经费增速,这为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突破积蓄了强大势能。
以本轮“科技牛”中的半导体产业为例,近年来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市场份额正在稳步提升。部分机构报告指出,2025年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50%的水平。去胶、清洗等环节已取得较高国产化率,而在价值量占比极高的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设备领域,本土厂商也已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二是以“生态引力”为核心的价值放大。例如,根据华为最新公布的数据,鸿蒙生态设备数量已超过10亿台,注册开发者数量达到675万,超过15000个原生应用和元服务已经上架。鸿蒙操作系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超越iOS,成为第二大操作系统。其“1+8+N”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正在创造一个全新的、数以万亿计的庞大市场。
当数以万计的软硬件开发者、解决方案提供商被强大的“生态引力”所吸引,基于鸿蒙原生架构进行创新时,身处其中的企业所能捕获的价值将不再是线性增长,而是指数级的放大。这同样是坤元资产长期看好并进行前瞻性布局的核心方向。坤元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科技竞争,必然是生态的竞争。一个开放、繁荣、持续进化的国产化生态,将为所有参与其中的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成长空间。”
实践之道:从产业洞察到生态布局
基于对“技术主权”和“生态引力”双轮驱动逻辑的深刻洞察,坤元资产FOF生态圈早已系统性地布局这轮“科技牛”的核心引擎。可以说,坤元资产FOF生态圈本身就是一幅已经徐徐展开的、捕捉中国“科技牛”的实景投资地图。
在坤元资产FOF生态圈内,既有像沐曦科技(IPO已获受理)、燧原科技(已启动IPO辅导)这样的顶尖企业,它们与华为海思共同构成中国高性能计算芯片的“集团军”。沐曦科技的全栈GPU芯片产品覆盖从AI推理到通用计算的广泛场景;而燧原科技则深耕云端AI算力,其训推一体的AI芯片已迭代多次,获得了包括国家大基金在内的顶级产业资本的加持。
也有像长鑫存储(已启动IPO辅导)这样为国家信息安全筑牢“护城河”的存储巨头。长鑫存储专注于DRAM领域,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其18.5纳米工艺已进入量产阶段,正努力提升在全球DRAM市场的产能占比,是我国在主流存储器领域实现自主突破的关键力量,也是确保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主权”的核心布局。
在AI与软件领域,坤元资产同样落子精准。智谱AI推出的GLM-4.5大模型,性能逼近国际顶尖水平,开源策略和开发者生态建设,使其成为未来鸿蒙原生智能生态中最具想象力的“灵魂伴侣”之一。第四范式(HK: 6682)作为中国最大的决策类AI市场领导者,其企业级AI平台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核心引擎,随着鸿蒙万物互联版图的扩张,其价值也将进一步放大。
未来的价值创造将更多地源于生态的共同繁荣,而非个体的单打独斗。通过FOF生态圈这一独特的投资模式,坤元资产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稳健的结构,系统性地覆盖“科技牛”的核心赛道。这不仅为生态圈内的企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发展资金,更关键的是,无形中扮演了产业资源链接者和战略赋能者的角色,助力这些科创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
从“苹果链”到以“华为链”为代表的“自主链”,这一深刻变迁标志着中国科技产业的增长动能、价值逻辑和未来图景均已发生根本性改变。我们正目睹的,并非一次短暂的市场情绪反弹,而是一场深刻、持久的价值重估的宏大开端。支持“科技牛”,就是投资中国的未来。
波澜壮阔的“科技牛”大幕已然拉开。对标全球科技巨头,中国需要更多拥有远见和担当的“耐心资本”,为本土一流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作为“耐心资本”的践行者,坤元资产将以更坚定的信心持续投资于本土科技创新,发掘和赋能更多优秀的中国科技企业,与所有怀揣信心、梦想的投资者和建设者一道,共同分享这个属于“科技中国”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