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寻求现代化和国际化路径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从种植源头到疗效验证的系统优化,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作为在华深耕多年的日本汉方药企业,津村围绕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科学验证、本土协作等方面的长期投入,构成了值得关注的实践样本。

津村自上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便以中药材种植为切入点,积极推行其自主建立的“津村药材GACP”标准,在药材种植采收管理、农残重金属含量检测、加工生产等环节设置严格的质量控制节点,构建从种植源头到终端产品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在其发展过程中,津村更积累并应用中药材混批技术,结合统计学与药理学模型,对不同产地、年份及批次的中药材进行科学配比,有效克服了气候、产量等外部因素对药品质量的影响,确保最终制剂在活性成分含量、药理作用等关键指标上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些举措,无疑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面对传统药国际化中的难点之一——疗效验证,津村持续开展循证医学研究,以涵盖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到实际应用的科学化疗效验证体系,验证其传统药的有效性。此外,津村进一步建立跨学科研究体系——KAMPOmics®,整合其在先端技术领域(代谢物组学、基因研究、肠道细菌、系统生物学等)的研究优势,以科学手段明确汉方医学和多成分复杂汉方药的作用机制。通过系统化的疗效验证,不仅增强了传统药物的可解释性,也为中医药在国际医学语境中的科学表达探索了方向。

基于协同共建的发展理念,津村也与本土中医药产业链上的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保持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一体化建设与升级。科研方面,津村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各部门,开展对甘草、苍术、大黄、人参等中药材人工栽培与野生资源保护的技术难点研究。产学研方面,津村与科研院、高校共同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攻克了黄芪、太子参、人参三种高品质道地药材(指产在特定地域、经中医药临床长期应用优选、知名度较高的药材)种植与生产的系列关键技术,实现规模化无公害种植。相关研究成果不仅转化落地,也以共享形式惠及本土企业,推动产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回顾津村的在华实践,其着眼于标准体系、科学机制与产业生态三大方面的长期协同,为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条可参考路径。当然,中医药作为深植中华千年传统智慧的产业,更离不开本土力量在文化传承、制度构建、创新实践中的主导作用。未来,在扎根本源的基础上,推动中外互补协作、融合国际经验,才能持续释放中医药在全球健康体系中的独特价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