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直播作为近年来快速兴起的营销模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路径,却也因行业快速扩张滋生出不少合规隐忧。其中,针对中老年群体的健康养生类直播尤为突出,部分商家借“科普讲座”“专家分享”之名,行产品推销之实,模糊健康指导与商业营销的边界,甚至存在虚假宣传、资质不全等问题,这一现象已引起行业对私域生态规范的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以知识付费技术服务起家的小鹅通,在私域直播领域的业务扩张中,也逐渐暴露类似问题。作为连接商家与用户的技术平台,小鹅通本应承担起商家资质审核与内容监管的责任,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明显疏漏。部分入驻商家并无保健品经营资质,甚至使用伪造的产品认证信息,却能通过平台审核开展销售;一些直播间打着“健康课程”的旗号,实则播放预录视频伪装实时直播,由所谓“专家”夸大产品功效,使用“抗癌”“调节血压”等医疗术语,明显违反《广告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中关于保健品宣传的规定。
直播内容的实时监管也显滞后。尽管小鹅通平台声称有风险提示弹窗等技术措施,但对虚假宣传、医疗术语滥用等行为的识别能力不足,部分违规直播间因多次被投诉而遭子域名封禁,却仍能通过更换域名等方式继续运营。这种监管漏洞,让不少中老年用户陷入消费陷阱——他们因信息甄别能力较弱,易被“限时优惠”“社群红包”等手段诱导,购买与宣传不符的产品,后续维权时又因私域交易的隐蔽性而困难重重。
值得注意的是,小鹅通并非首次因合规问题受到关注。此前,其曾因未尽平台义务、存在网络交易违法行为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而平台上出现的“一针治癌”“念数治病”等虚假中医培训课程,更暴露出对入驻商家资质审核与内容审查的严重缺位。这些问题背后,折射出平台在“流量优先”导向下,对商家合规经营的放任,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对私域直播生态的信任基础造成冲击。
当前,监管部门已加强对私域直播的穿透式管理,明确平台需对涉及生命健康的商品履行更严格的审核与监管责任。对于小鹅通而言,若不能从资质审核、内容巡查到用户保护全链条落实责任,不仅可能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处罚,更会持续消耗市场信任。私域直播的健康发展,终究离不开“合规先行”的底线,这既是对平台的要求,也是整个行业需要正视的课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