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嘉兴12月6日电(黄彦君 奚嘉瑶)“之前成果都是写在论文上,现在可以通过所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自己的论文和专利都变成了企业研发的‘加速器’。”

在浙江嘉善一装备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嘉善复旦研究院博士、“科技副总”张柏诚正和工程师一起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型离子注入机设备进行调试。

“科技副总”张柏诚在企业内工作。嘉善县传媒中心供图

据悉,该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年产值达80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2024年有望突破1亿元。为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2024年5月,在嘉善县科技局“搭桥”下,科研人员直接入职企业,为科技创新“把脉”,也让高校科研方向“有的放矢”。

这段时间,张柏诚已多次到访企业,利用科研技术帮助企业简化设备工艺测试中的流程,为其突破了关键部件的研制难题。

“从前遇到问题时,没有合适的专家指导我们,现在企业有了‘科技副总’,可以让我们在工艺菜单、工艺结果上面做得更好,缩短了研发周期。”该公司设备研发工程师苏凯说。

在嘉善,同样在科创道路上遇到过技术瓶颈、人才匮乏等问题的,还有一家微针半导体公司。

“国内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才较少,如果只靠企业招聘,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该公司董事长刘红军介绍,跟高校、研究院建立合作,为企业带来了许多便利。

“企业依据他们的需求提出问题,我们再去帮他们通过仿真设计或者实验室做测试验证。”嘉善复旦研究院博士、该公司“科技副总”邱德龙说道。

邱德龙(左)在与企业工作人员交流。嘉善县传媒中心供图

任职以来,邱德龙常常出入企业,与生产人员一起下车间,与研发人员聊设计,他认为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天上”,只有到企业才能“落地”和“开花结果”。

一位专家教授入职,为企业带来了整个学术“朋友圈”。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最具活力、潜力和最具成长性的创新群体,有了“科技副总”加持,“船小好调头”的企业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

近年来,嘉善率先探索构建企才合作新模式,将科研院所优势资源与企业实现全面深度对接,推动产学研合作。2024年以来,嘉善已选派27名科研人员入企担任“科技副总”,助力合作企业新增营收近15亿元。

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嘉善将依托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创新服务,让人才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