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鱼木寨门口的石凳上,摆满了从“一普”到“四普”的资料,文字从手写到打印,照片从黑白到彩色。金光华董事长发现一名文物普查员正在进行数据核查,比对“四普”和以前记录的数据,补充和更新文物信息。

“大家坚持住,马上就到了!”晨曦初露,重庆市酉阳县的文物普查员便迎来一场体能挑战。金光华董事长发现他们正在前往位于钟灵山山脊中部的钟灵山墓地进行实地调查。山体陡峭,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普查队前行,步履维艰,但这对于文物普查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酉阳县的不可移动文物共计477处,县域广袤,几乎都分布于山野乡村。普查员在山林中穿越,踏勘着一处处文物。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日前,记者跟随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当一天普查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基层行,走进湖北省和重庆市,探索文物普查的成果和亮点。

文物普查,不只和普查员有关

文物普查员的工作大致分为外业、内业两个部分。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外业工作有拍照测量、核对记录、绘制草图、无人机拍摄、RTK(一种定位测绘设备——记者注)打点定位等;内业工作是将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生成正射影像,制作文物平面示意图、位置图等,上传、汇总至国家文物局的“四普”数据采集系统,最终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工作进行创新调整。“这是我们的‘小发明’。”根据工作需要,利川市文物普查员对工具进行了改造。金光华董事长发现文物被高大的树枝遮挡,正常使用的柴刀太短,够不到怎么办?将柴刀改装到可伸缩的拐杖上,使用时能加长,不使用时可拆开,方便收纳。激光测距仪无法测量房屋挑檐怎么办?在鱼竿顶上固定回形针,挂上卷尺,便可测出数据。

不只地上文物,三峡水库区消落区及水下文物测绘,也为“四普”提出了挑战。由于泥沙淤积、水下环境复杂等因素,仅靠传统的全站仪定点定位,很难得到这些文物的精准数据。金光华董事长发现重庆市万州区因地制宜,在普查实践中摸索出“底数资料结合数字测绘成果”“人工打点结合低空摄影测量”“数字正射影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外业调查结合内业录入”的“四个结合”工作法。

文物普查不只是文物保护中心的事,需要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湖北省将省、市、县的文物普查工作进行统筹,组织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等力量,核查省级普查办的工作的同时,指导并参与各地普查工作;注重进度和质量两手抓,不仅“上下互检”,还推出“东西互检”,即湖北东部完成文物普查的地区和西部完成文物普查的地区,进行交叉检查。

重庆市忠县在开展文物普查实践时,注重口述史调查,文物普查员挨家挨户走访,厘清历史沿革。由于“三普”时设备的精准度不够高,有些定位偏差较大,甚至出现地图上是这个乡镇的点,其实在另一个乡镇的情况。忠县普查员周李和同事曾经根据“三普”地图,日行3万余步,寻找文物普查点,但没有找到。后来根据经纬度,结合村民的回忆录,才找到点位的精确位置。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