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当前,国家和地方纷纷出台政策,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底色。

从西北沙漠到东海之滨,从高山峡谷到低地平原,一排排光伏板、一台台风机持续并网发电。截至今年六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突破16.5亿千瓦,占比达到53.8%,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过煤电,能源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同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202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碳排放强度较2012年分别下降超过26%、35%。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不断深化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并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锚定目标,加快落实。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涵盖区域发展、产业结构、能源、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

从国家到地方,围绕着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开始加速探索。

绿色低碳市场机制持续完善。今年,《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正逐步扩大,对市场的引导性、激励性、调节性作用持续增强。

在江苏苏州,这个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核证苏州首批公交充电站的碳减排量,预计将达到5.6万吨。这些核证后的碳减排量可以直接实现交易变现,为企业创造额外的绿色收益,也进一步支持新能源充电设施发展。

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不断丰富。近期,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产业绿色转型政策。在内蒙古、山东等地,相继推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过渡机制,精准降碳;在青海、甘肃等地,积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把“绿电”变“绿算”。

在浙江宁波的这家石化冶炼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污水分离净化技术,可以将石油炼制时产生的含油污水,处理成这样饮用级别的水。无污染的园区里甚至建成了生态园,40多种鸟类来到这里生活,这里还被联合国纳入了全球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

眼下,在钢铁、有色等重点行业,正协同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一大批绿色工厂、低碳工厂、零碳园区加速建设。我国已建成国家层面绿色工厂5095家、绿色工业园区371家,绿色产品近3.5万个,绿色工厂产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产值比重超过17%。

此外,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也在加快形成。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在国家层面首次系统部署绿色消费,引导企业推出更丰富的绿色低碳产品和绿色消费场景,与当前正在推进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形成合力,进一步释放全社会绿色消费潜力。

如今的中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不断厚植,正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加速迈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