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3月22日电(记者王默玲)锚定解决氢能储运“卡脖子”问题,研制的“90MPa储氢瓶式容器”已通过鉴定并将投放市场;攻坚克难20年,全球第一根用于超大城市的“公里级”超导电缆在上海投用;探索危废循环再利用,曾经“惹人嫌”的重金属危废变成了提取重要冶金化工材料的“香饽饽”……
(相关资料图)
耐得住寂寞,也顶得住压力,站得稳当下,也看得清未来。这些颇具前沿未来感的探索实践,都来自同一家上海国企——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集团”)。作为一家服务上海市民36年的综合性能源供应商,申能集团业务范围涵盖电力、燃气、金融、线缆、氢能、环保等领域,提供了上海95%以上的天然气和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保障一座超大城市的用能安全是申能集团的历史使命,也是立身之本,在锚定“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目标的同时,申能集团在引领能源行业创新发展方面,有着更加多元和“前卫”的气质。
正如申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近日在参加2023“对话上海国企”全媒体大型访谈时所说:“电力和燃气,是申能作为综合性能源企业的鲜明的发展底色。我们在做好上海电力、燃气平稳供应的同时,紧跟世界能源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对标国际一流能源企业战略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了既适配申能资源禀赋,又符合国家‘双碳’目标方向,同时有望成为集团新增长极和利润增长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纵览企业的发展战略,黄迪南在访谈中描绘了申能集团在能源领域探索与坚持的生动图景,其中的高光亮点令人印象深刻。
——“三纵三横”的氢能布局,“起风前”便已落子布局。“置身产业发展之中,才能洞悉和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这就好比只有在水里,才能学会游泳,并感知水温和水流的变化。”黄迪南说。在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方面,申能集团是不折不扣的先行者,彼时氢能还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的顶层设计,申能集团就已然开始落子,并逐渐形成氢能发展“三纵三横”战略。如今,氢能已经成为公司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
“三纵”着眼高端制造领域,申能集团布局氢气制备、储运设备、燃料电池三大产品,形成氢能上中下游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为氢能示范应用场景建设奠定基础。而“三横”聚焦多场景应用,推动三大纵向产品在上海以及全国其他具有氢能先发优势的区域实现多场景示范应用,实现氢能应用完整商业闭环。
(图说:浙江蓝能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
其中,申能能创旗下的浙江蓝能在氢储运装备赛道上不断发力,目前,“90MPa储氢瓶式容器”已通过鉴定并将投放市场,对于解决氢能储运“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申能入股的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制造企业氢晨科技公司,发布的业内首个单堆3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实现了对燃料电池国际性技术难题的突破;申能投资的氢能企业鲲华科技和鲲鹏氢能发布了全球首套单堆250kW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采用了全新的系统架构,打破了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实现能力与高功率系统产品市场需求之间的壁垒……申能集团一次又一次依靠自身产融优势和资本市场的经验,运用跨界思维,让“金融服务实体”落到实处,让产业关键技术得到突破。
——“减一点、加一环”的双重探索,主动谋求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上海唯一的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申能集团一方面积极贯彻“双碳”目标要求,追求煤电清洁高效利用;一方面赋能无废城市建设,在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开拓创新业务。其中“减一点、加一环”的故事格外亮眼。
供电煤耗“减一点,再减一点”。“曾经一提起发电厂,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有一个高高的冒着黑烟的大烟囱,但申能就是要打破人们对于发电厂的刻板印象。”黄迪南说,目前,申能旗下全部电厂均已完成超净排放改造,排放指标远优于国家和上海标准。2022年,申能控股电厂标准供电煤耗282.7克/千瓦时,较全国平均低近20克/千瓦时;其中,申能淮北发电基地135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额定负荷工况的性能试验供电煤耗为249.31克/千瓦时,达到了设计值不高于251克/千瓦时的预期目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行业领先,“每一点克重的减少都是我们对于绿色清洁的孜孜追求”。
(图说:曾获亚洲年度最佳环保电厂金奖的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
废弃物“加一环”实现资源循环。目前,申能集团将“一基三业”作为旗下申能环境的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全力拓展工业废水处理、水生态环境治理、无废城市建设三大业务。其中,聚焦“无废城市”建设,申能围绕大宗固废、工业危废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大循环。例如,投资建设工业化建筑渣土资源化利用项目,将传统建筑渣土实现消纳的同时,通过多道工序,最终将渣土制备成建筑用砖;再如,申能环境旗下控股公司打造了铬资源化生产基地,将危险废弃物,通过先进的回收工艺,进而生产重要的冶金化工材料——三氧化二铬。
——凝聚“一个申能”的品牌力量,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不论是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创新,还是在绿色环保“新赛道”上的产业开拓,申能集团近年来围绕“协同共赢”发展路径,深入挖潜“集团化”发展效能,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
围绕集团化管理,申能集团提出了 “管理共享、共享管理”理念,同时融合培育“一个申能”企业文化,开展一体化品牌建设,激活高效共赢发展引擎;围绕市场协同,申能集团根据市场客户的需求,提供电力、燃气等综合能源服务,并基于“产融并举”的业务形态,促进能源和金融市场的交叉协同,为公司产业协同、市场开拓积极赋能。
“凝聚‘一个申能’的品牌力量,激活‘协同共赢’的发展引擎,既是申能集团推动产融并举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凝聚发展合力、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主动选择。”黄迪南表示,一路走来,申能集团坚持保障上海能源安全和国资保值增值,加快打造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保障。“十四五”期间,申能集团将继续瞄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目标,坚持产融并举、多元创新、协同共赢,着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公司打造成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
2023“对话上海国企”全媒体大型访谈由上海市国资委指导,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主办,上汽大众威然提供全程支持。本次活动期间,上汽大众七座MPV威然还将作为指定用车,为访谈嘉宾营造舒适出行空间,开启一段智慧之旅。
策划:姜微、王永前
监制:肖春飞
统筹:杨金志、季蕾
执行策划:姚玉洁、何欣荣、王文洁
记者:周蕊、有之炘、桑彤、龚雯、郑钧天、王默玲、胡洁菲、王辰阳
协调:于婷婷、蒋宏良、郭紫薇、李树蕙、谢君、谢文、刘一鸣
视频:查伟诚、肖劲涛、衣睿童、张烨成
文案:邓侃
海报:杜梁楠
新华社上海分社
中国经济信息社
联合出品
指导单位:上海市国资委
全程支持:上汽大众威然
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