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0月12日电(记者 杜康)近日,又有两家外资私募完成备案登记,目前国内证券类外资私募数量已达33家。行业人士表示,整体来看,外资私募布局中国的速度有所放缓,不少国外资管巨头选择积极进军中国公募领域。

自去年11月润晖投资登记成为私募管理人后,时隔十个多月,近期又有两家外资私募落地——澳帝桦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与荷宝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两家外资私募均在9月27日完成备案登记,母公司均位于荷兰。

从备案进程来看,自2016年瑞银资产成为首家外资私募后,2017年与2020年是外资私募入华的巅峰时刻,当年均有9家外资私募通过备案,包括英仕曼、景顺纵横、惠理投资、路博迈等。进入2021年后,外资私募布局中国的速度放缓,截至目前,今年仅有两家外资私募获批。

私募排排网表示,如今外资私募在市场上的受关注程度有所降低,“一方面是多数外资私募未披露自己的净值,“究竟是‘水土不服’还是‘闷声发大财’无从得知。另一方面是外资私募在中国的募资情况表现也是‘中规中矩’。”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在33家外资私募中,有26家机构的管理规模不足5亿元;另有3家外资私募规模在10亿元-20亿元。而润晖投资、德劭投资、桥水投资、元胜投资、瑞银资产等五家外资私募规模较大,目前在管规模超过20亿元,但是仍不足50亿元。另外,从有业绩披露的机构数据来看,外资私募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落后本土头部私募11.45个百分点。

除了进军私募行业,不少国外资管巨头选择积极进军中国公募领域,如贝莱德、富达、路博迈在内的三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均已获批,施罗德、联博等多家外资机构也在排队等待公募牌照落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