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ESG报告常常被称为三张财务报表之外的“第四张报表”。但此前,国际上关于可持续信息披露的指引和框架众多,处于多准则并行时代。
2023年6月,ISSB公布首套全球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被视为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的里程碑。“信息披露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难点之一是全世界的语言不统一,上述的准则的出台等统一了信息披露标准,全世界从各讲各的语言,回归到全球讲统一的语言。”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创始秘书长、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CEO白虹表示。
记者了解到,ISSB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发起组建,于2021年11月3日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宣布成立。而IFRS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监管部门采纳或参考IFRS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的会计准则。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可持续信息报告和财务报告一起呈报将会成为一种趋势。那么,ISSB的标准体系的构建能解决什么问题?目前又面临哪些挑战?
10月27日,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罗湖区人民政府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主办,渣打银行战略支持的“2023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系列活动周”在深圳、香港两地举行。
作为本次活动周的重磅首发活动“2023大湾区可持续金融论坛”也在深圳同步开幕。其中,在“聚力·可持续”可持续金融的新发展、新趋势的平行论坛中,多位业内人士围绕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话题,共同展望“第四张报表”。
可持续信息披露从“自由体”转向“结构体”
中国企业适应上述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时,最大的挑战是报告方法的改变。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认为,“以前的披露要求可以理解为‘自由体’,特点之一是好的多说,不好的少说。现在IFRS准则的要求是‘结构体’,而结构体解决的就是有一些问题必须回答。为什么要做结构体,就是为了保证信息可比,抓到信息,然后所有投资人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一致的决策了。”
张政伟举例解释称,中国企业习惯于“碎片化”讲故事,比如某个工厂、某个设备它可以减碳多少?而在企业的下一个报告中,就开始讲另外一个故事了,这一切都是碎片的线段。但可持续报告要求的是“曲线”,这条“曲线”就是企业整体,例如在气候减排上,企业的目标是什么?碳达峰到中和要经历多少年?每年多少目标?每年的目标是怎么设定的?用的什么方法?以后每年都要对照,这就是一个画“曲线”和“线段”的关系。
张政伟认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应对这个挑战,必须是“干中学、学中干”,“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地去提高,没有可能某一天一下子就达到这么好的水平。”
而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程琳也提醒大家去研究,为什么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不高?他发现,一是有信息,但是选择性不披露。“不披露的原因,更多是企业等‘发令枪’,比如说国家还没有要求披露,那么没有义务去披露。”
二是没有数据,不敢披露。“ 不敢披露主要是企业认为经不起考验,或者手上只有一年、两年的数据,不能形成多年的交叉核验,也不能跟行业或者同行业的数据进行对照,甚至害怕进行对照。”程琳表示。三是有数据,但害怕泄露商业机密不敢披露。
基于上述三个问题,程琳建议,首先要跟那些有数据而不披露的企业,做好政策解释,披露到什么程度。其次对于那些有数据又怕涉密的企业明确,确实涉及到商业机密的信息可以不披露,但也要明确哪些数据涉及商业机密。
最后,对于那些数据不全或者没有数据而不敢披露的企业,程琳认为,“事实上,我觉得应该要鼓励他们把手上有的数据,相对较为完善的数据,尽量披露出来,并且在披露中完善,而不是一味地等待。”
企业从定性披露到定量披露
市场变化迅速,CSR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在逐渐演变为ESG报告(企业社会责任、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报告)。作为国际专业ESG解决方案提供方,标普全球Sustainable1大中华区ESG业务负责人喻蓉指出,“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或ESG报告的质量,当中重要的一点,在增强信息的定量披露。”
她观察到,现在很多上市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定性披露方面已较成熟,但定量分析还较缺乏。一份优质的ESG信披可以成为企业与资本市场沟通的有效桥梁。企业可多关注投资人及公共利益方的需求,了解他们想从ESG报告中获取的信息。能为商业及投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的ESG相关内容是广大企业未来提升的一大方向。
定量披露为什么重要?喻蓉解释道,定量分析的目的是要将气候风险理解为财务风险的一种,通过前瞻性的气候情景分析落实到财务指标上。一旦将气候风险货币化,就不难理解气候风险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供应链的长期稳定等是有实质相关性的。她强调,“定量分析是未来披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优秀企业ESG竞争力的表现之一。”
中证指数ESG业务部总经理赵永刚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定性信息现在披露的比较多,定量信息很少。这会导致中介机构在提取这些数据的时候,难度还蛮大的。”
针对上述情况,赵永刚表示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个是拓展数据源。“我们知道,企业披露ESG信息主要是年报、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这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但还可以从产业规划、第三方认证数据,以及监管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补充。”
其次,争议性事件或者ESG领域的负面事件,赵永刚认为在现有情况中这是一个很好的维度,“一个企业最好的管理水平什么样,很难给出一个标准,但是如果说企业争议性事件,或者环保、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方面负面事件比较多,我们可以判定,这个企业ESG管理不很有效。中证指数公司基于争议性事件的影响程度、作用时间进行分级分类处理,让ESG评价更加精细化。”
最后,赵永刚表示中证指数公司会采用一些自研数据。“比如根据绿色产业目录把企业的收入进行分类,哪些是属于绿色的,哪些是属于非绿的。可以把绿色收入比较高的公司选择出来。”
此外,目前机器学习等技术也日趋成熟,技术的运用促使机构在文本识别上,比此前的人工识别有效率上的提升。“同时技术+人工的方式,也保证了数据很高的质量。”
但赵永刚也强调,要改变定量数据缺乏的现状,根本还是要推动企业去披露ESG相关的信息。因此,需要参照国际共识的可持续信披准则,并综合考虑我国国情,推进契合我国现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项目总监Fabienne Michaux 也强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也有设定了这样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框架,我们是希望通过一些举措,能够更好的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