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家店的经营“漏洞”,这份“羊毛”能不能薅?店家想防患于未然,能不能以变更店规来补“漏洞”?

今天,“海底捞要求必须点锅底”的词条一出,即登上微博热搜。“必须付费点一个锅底,否则不能下单,且不能自带锅底”,作为海底捞今年的新规定,虽然语气看似“强硬”,但在报道后,却赢得了不少网友的赞同,“当一个奇怪的要求出台,那必然是经历过更奇怪的事”“很难不赞同,人家也要做生意”……这背后,既有对商家行为合理性的认可,也表达了对无底线“薅羊毛”行为的反感。

曾几何时,以“10元吃海底捞”为题的帖子在部分网络平台备受关注:点餐清汤锅底0元、鸡蛋2元、手擀面5元、米饭3元,然后就是去调料区盛两勺牛肉粒、榨菜、香菜等食材,加上免费的西红柿一起倒入清汤锅,再去拿两根免费的黄瓜,放入提前准备好的食品袋里拍打自制成凉菜拍黄瓜,再加上自备的菜品、泡面……一顿有荤有素且只花10元的用餐攻略就此形成。这样的行为,或许说不上道德品质败坏,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整个市场环境、秩序都具有破坏性。

从企业角度而言,一些“漏洞”的形成,有些是因为疏忽,有些也是企业为赢得声誉、让利于消费者的行为。当这些“让利”的好意被“薅羊毛”行为所利用,从企业生存经营的角度考虑,必然要把这部分不必要的成本压下去。这不是企业格局不够大,而是对自身权益的合理维护。本来就是企业经营范围内可让、可不让的好处,又何必为了口碑“赔了夫人又折兵”?

就市场交易来说,“薅羊毛”行为破坏的是其中的诚信原则。“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诚信原则要求市场参加者,包括销售者和消费者,都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利益。如此,从企业到行业乃至整个市场,才能形成长久的、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其实,对“薅羊毛”行为的整治,相关部门从未停止。2021年5月,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介绍了2018年以来,人民法院通过案件裁判严惩网络刷单、“薅羊毛”等网络灰黑产业及不诚信行为。“薅羊毛”不是个人无伤大雅的行为,当符合法律对不当得利的界定时,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为企业合理维权撑腰打气,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放下包袱、大胆发展。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仅是制定政策、做好“顶层设计”的事,也需要体现对市场交易秩序的自觉维护中。从个人出发、从小事做起,这也是对自身和社会长远利益的维护。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