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评审结果,正和生态(605069)(605069.SH)凭借生态环境领域的专业技术实力、行业实践积淀与持续创新精神,成功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该荣誉是对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成果的权威认可,也彰显其以新质生产力驱动行业升级的作用。
“专精特新”企业需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北京市评审涵盖经济效益、专业化水平、创新能力等多维度,入选企业需在创新实力、市场占有率等关键指标达行业领先,足见认定含金量与权威性。正和生态自1997年成立以来,坚持技术驱动市场,此前已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此次认定是对其创新驱动的再度肯定。
创新引领:深耕主业铸就核心竞争力
(资料图片)
正和生态深耕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河湖湿地修复、海洋生态修复领域,以技术创新巩固行业地位。公司构建产学研融合体系,联合环科院共建“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分别共建“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实验室”,现拥有150余项专利。
在水务领域,公司创新“基于自然特征的生态型水利基础设施”理念,兼顾水利安全与生态人文保护。海淀区西玉河蓄滞洪区项目缓解北京中心城区洪涝压力,山西孝义胜溪湖城市湿地公园解决雨季水安全问题,徐州丰沛运河生态提升项目实现行洪安全、水土保持等综合目标。
在河湖湿地领域,公司践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用数值溯源模型精准剖析污染来源,以拟自然工法恢复生境。大理洱海湖滨缓冲带项目让洱海恢复健康状态,雄安白洋淀唐河入淀口湿地项目实现水质净化,唐山南湖项目将采煤塌陷区修复为“城市会客厅”,成为2016年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核心会址。
在海洋生态修复方面,公司主导编制三大行业标准,牵头承担“十四五”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发成果落地多地,“生态海堤模块化系统”应用于广东东莞,相关技术在厦门示范应用,珊瑚礁修复技术实施于海南东方市,红树林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应用于广东雷州及海南三亚山水项目,彰显技术研发与转化能力。
科技赋能:AI驱动行业变革育新动能
在深耕主业的基础上,正和生态将AI技术作为业务升级核心引擎。公司与智谱A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智谱AI、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发布“AI知识库”及“国内首个海洋生态修复垂直大模型ShorelineGLM”。知识库助力降本增效、激发创新,ShorelineGLM推动海洋生态修复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AI”双轮驱动,提升工程科学性与效率。此外,公司联合多方研发的河湖生态修复大模型近期也已亮相。
加速AI布局的同时,正和生态探索智能机器人在水务环境、文旅场景的应用,聚焦“水务和环境治理”“城市滨水空间文旅”两大场景,推动技术从“研发端”转向“场景落地端”。依托国家级实验室资源、生态AI大模型研发能力,以及500余个生态设计项目、160余项重大生态工程经验,为智能机器人实景落地提供支撑。
展望未来,正和生态将以“专精特新”精神为指引,持续锤炼内功、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专业化与科技化水平,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正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