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科技陈兴林:
“老兵”迎接“新”挑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面对汽车新能源化巨变,从业30余年的汽车业“老兵”并没有一味求稳,而是率领老牌国资背景零部件企业迎难而上,积极求变——他就是东风科技(600081)董事长陈兴林。
陈兴林和团队不仅通过强化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还于近期推动配股融资,瞄准新能源电驱电机和轻量化压铸件等新领域,努力实现打造科技创新型上市集团的目标。
汽车“老兵”投身新战役
“燃油车发展了100多年,中国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瓶颈,但是在电动化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企业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身为汽车行业老兵的陈兴林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出自己的感言。
20世纪80年代学习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的陈兴林一毕业就进入中国汽车业重镇——前身为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东风汽车(600006)集团有限公司,在东风汽车公司载重车公司、东风汽车悬架弹簧有限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十堰管理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担任重要管理职务,陈兴林见证了中国汽车业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电动车的转变。
陈兴林坦言,新能源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汽车业转型中,国资背景的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等友商相比,还有很多值得改进之处。
担任东风科技董事长6年来,陈兴林直面挑战,全身心投入东风科技的新能源战略转型中。2021年,东风科技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东风零部件集团旗下9家公司进入东风科技,标志着“诺亚项目”第一步圆满落地。
在原有的智能座舱系统、电驱动系统及制动与智能驾驶系统三大系统业务基础上,东风科技新增热管理系统、动力总成技术系统业务布局,进一步拓展制动与智能驾驶系统,为下游行业大型知名整车厂商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及服务,形成更具竞争力的零部件产业集团和上下游贯通的产业链集群,满足整车企业对零部件的系统化、模块化的采购需求。
陈兴林认为,发展离不开创新。为此,东风科技通过与国内领先的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密切交流,深耕产学研健康发展道路;通过与国际知名零部件供应商合资合作,公司融合高精尖技术,打造国际化合作平台。
作为转型升级路上的关键一步,2023年1月,东风科技研究院正式成立。在陈兴林眼里,研究院2000多名研发人员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一支“敢打、善战、能成”的东风“梦之队”,将推动东风科技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如今的东风科技,已经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独具特色的,同时拥有制动与智能驾驶系统、座舱与车身系统、热管理系统、动力总成技术系统、新能源电驱动系统——“5大核心技术系统”的上市集团。
抢占新能源汽车压铸件市场
东风科技团队没有满足于眼前的业绩,而是积极拥抱新能源化浪潮,谋求新的发展。
根据规划,东风科技此次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4亿元,将用于新能源压铸件技术改造项目、新能源动力总成及核心部件制造能力提升项目、补充流动资金。8月10日,东风科技发布《配股发行结果公告》,此次配股募资12.57亿元,认配率97.68%,配股发行取得圆满成功。
在陈兴林看来,此次配股有助于东风科技紧抓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顺应整车智能化、电动化、轻量化、网联化、共享化的“五化”发展方向,推动铝合金压铸件产品结构优化和集成电驱系统业务发展,丰富上市公司新能源业务,提高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将有助于补充上市公司新产品研发投入、市场开拓、资源整合、产业链延伸等战略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保障上市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
陈兴林表示,东风科技配股方案的落地是东风零部件集团坚持“业务归核化、资源系统化、产品模块化、资产证券化”发展思路,坚定不移推进“诺亚项目”,加快实现“资产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战略的又一重要成果。
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汽车零部件开辟了新市场。因此,此次配股,东风科技主要瞄准了除锂电之外价值含量较高的新能源电驱电机,还有汽车轻量化压铸件领域。
在新能源动力总成及核心部件制造方面,项目建成后,东风科技将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形成年产60.08万台发电机、86.73万台起动机、42.28万台驱动电机、15.37万套集成电驱系统的生产能力。
汽车轻量化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已被各国政府部门以及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所接受,并带动铝、镁合金压铸件产品需求快速攀升。东风科技推动铝合金压铸件产品结构优化,抢占新能源汽车领域压铸件市场资源,在项目建成后,东风科技将新增90.58万件有色金属铸件的年生产能力。
陈兴林告诉记者,东风科技将以“千亿规模、全球前十”为奋斗目标,持续改革创新发展,用5年时间,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领先、面向国际化发展的科技创新型上市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