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农商行(002958)首任行长辞任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超期服役”。
5月31日,青农商行披露2022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材料,其中对董监高成员2022年度履职评价报告显示,董事会、监事会对原行长刘宗波的履职评价均为“不称职”。
(资料图)
至于原行长刘宗波被评定为“不称职”的具体原因,报告中并未作更多解释。
今年1月,刘宗波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及年龄原因,辞去青农商行执行董事、行长职务。
任职近11年 以“不称职”收尾
刘宗波是青农商行“元老级”人物,自2012年6月青农商行挂牌开业起,即担任行长职务,任职时间近11年。
今年1月,青农商行公告称,刘宗波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及年龄原因,辞去青农商行执行董事、行长职务。青农商行在公告中对刘宗波任职期间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从公告表述来看,似乎看不出有何端倪。
事实上,刘宗波已超期服役3年之久。根据2019年原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制度,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然而,在青农商行的高管队伍中,“不称职”者并非刘宗波一人。此外,原风险总监姜伟也被董事会、监事评定为“不称职”,对贾承刚、丁明来、王建华三名副行长的履职评价为“基本称职”,其余5名高管履职评价为“称职”。
记者注意到,目前除副行长丁明来仍然在任,姜伟、贾承刚、王建华均已辞任。2022年8月,姜伟辞去风险总监职务。2023年4月28日,贾承刚、王建华因年龄原因,辞去该行副行长职务。
至于“不称职”者是否可以“一辞了之”?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免除职务和解除合同,还有可能向其追回绩效薪酬。
根据青农商行的薪酬政策,该行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上的员工的绩效薪酬实行延期支付制度,并建立追索扣回机制。
2022年报显示,原行长刘宗波从该行获得的税前薪酬为140.64万元,原风险总监税前薪酬为51.34万元。
高管变动频繁 管理层“缺人”
近来,青农商行人事变动较为频繁。
自去年8月以来,青农商行“三长”均已告辞——董事长刘仲生、行长刘宗波、监事长柳兴刚相继离任,原因皆为“超期服役”。董事会秘书隋功新也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辞任。
4月28日,三名副行长集体请辞。青农商行的公告显示,贾承刚、王建华因年龄原因,辞去该行副行长职务。李春雷因工作原因,辞去副行长职务。
青农商行现任高管队伍尚待配齐。今年1月,青农商行选举王锡峰为董事长,原为恒丰银行行长。同时聘任丁丰星为行长,任职资格尚未获得监管批准,他曾在华夏银行工作多年。此外,监事长职位则已空缺五个月。
目前,管理层团队中还有范元钊、姜秀娟两位行长助理,以及首席信息官朱光远。
业绩表现不理想 拟不进行现金分红
首任行长十余年心血,最终化作一句“不称职”,或与业绩表现有一定关系。
青农商行去年业绩表现并不理想。4月28日,青农商行披露的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该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99.44亿元,同比下降3.43%;归母净利润23.17亿元,同比下降24.41%。
对此,青农商行决定2022年度拟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股,不转增股本。该利润分配议案也将在6月20日举行的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进行审议。
具体来看,上述利润分配方案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2022年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冲击,该行认真践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社会责任,通过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阶段性减息等措施,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该行积极顺应监管导向,加大风险处置力度,提升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水平,夯实未来风险抵御能力,为各项业务持续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提高该行资本充足水平。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增强经营发展内生动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2023年,青农商行为自己设定了发展“小目标”。根据青农商行2023年财务预算报告,该行2023年主要预算目标如下:各项规模和盈利指标保持平稳增长,总资产增长5%;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成本收入比等主要指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
从一季报来看,青农商行今年业绩表现略有好转。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青农商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72亿元,同比增长7.23%;归母净利润9.94亿元,同比增长5.58%。
监管指标方面,截至2023年3月末,青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为2.09%,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在A股上市银行中,该行不良贷款率最高;拨备覆盖率227.8.63%,比上年末提升20.17个百分点。
资本水平均有所下滑。截至2023年3月末,青农商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