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地产个股在市场表现抢眼,房地产服务、房地产开发多个细分行业涨幅居前,其中房地产开发超10只个股涨停。此轮龙头股天保基建(000965)已经是6连板,阳光城(000671)也为5板涨停,显示出连板效应。
此前多家房企发布公告暂缓发布2021年财报。或为缓解地产行业压力,财政部于3月16日在网站发布新闻稿,明确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
3月份郑州、青岛即墨区、广州花都区等热门城市及地区再度祭出精细化调控动作,降低限购限售门槛。
而据《红周刊》记者的采访,虽有政策托市推动,不同城市的销售表现还是显示出当前楼市两极分化。楼市“小阳春”尚未普照,一线城市局部板块成交量活跃,而部分非一线城市业内人士对楼市快速回暖的预期不大。
一线城市楼市局部回暖
头部房企率先受益
中指研究院等机构数据也显示,2022年1~2月,上海房地产销售业绩TOP20企业合计销售1037亿元,同比上涨48.97%;当地二手房市场2月份成交金额约493亿元,创近5年同期成交新高。广州今年1~2月商品房网签面积约162万平方米,成交金额约545亿元,成交数据虽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拉长时间轴仍居于近5年第2位。而杭州十区2月份商品房成交35.87万平米,为近23个月以来新低,环比下跌53%。
而楼市的局部“躁动”,令头部房企在销售排行榜中受益。《红周刊》记者梳理机构数据发现,今年1~2月权益销售额位居TOP10阵营的房企中,7家房企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权益销售额占比超过10%。其中,华润置地、金地集团(600383)在一线城市实现权益销售额57.53亿元、41.28亿元,占比各自总权益销售额达33.74%、28.12%。
同时,头部房企销售业绩也或将就此改善。以上海为例,《红周刊》记者梳理机构统计数据发现,今年1~2月,上海地区权益销售额突破30亿元的房企达8家。其中,大华集团在上海实现48.53亿元权益销售额,仅上海地区销售额便在其前2月份总权益销售额中贡献占比达100%。
“活到未来”仍是主流
前2月七成百强房企未拿地
传统“金三银四”效应下,地产是否已回暖?广东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表示,“就中原地产来说,目前我们没有采取大举进攻的姿态,而是追求保本盈利概念。我们对未来持有信心,但空喊口号没用,你必须先活到未来。”
另据《红周刊》记者梳理机构数据统计,2021年1~2月新增货值规模排名TOP30的房企阵营中,今年半数房企未有拓储动作。其中,去年前2月以495.4亿元新增货值排名TOP4的碧桂园,今年同期新增货值下降至60.4亿元,排名降至TOP19。
此外,恒力集团、宝龙地产、德信地产、绿地控股(600606)、海伦堡、万达集团、荣盛发展(002146)、卓越集团、中骏集团、电建地产、光明地产(600708)、港龙中国等15家典型房企,2021年前2月新增土地货值均超过100亿元,而今年同期新增货值为零。
梳理背后原因不难发现,今年除了以北京为首的集中供地市场势头放缓,“无力拿地”成为房企拓储滞缓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与前期房企扩张阶段拉长管理半径不同,今年1月份以来房企普遍进入组织架构密集调整阶段,聚焦降本增效。比如,碧桂园将原本106个区域缩减至65个;世茂集团将投资、审计、采购等部分职权收归集团,加强对一线的管控;建业集团将目前执行的五级管理机制调整为三级管理,集团总部或将有半数员工回到“更有创造价值”的一线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