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延续“靠前发力”。2023年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业内分析,一季度,在实体融资需求持续修复、银行扩表主动性强、稳增长政策延续发力以及低利率贷款环境下,信贷投放保持了较快节奏。展望二季度,随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强劲,从而带动金融数据走强。
(资料图片)
多重力量驱动下,3月信贷投放延续放量。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分部门看,对公贷款仍占主导,但居民贷款亦明显改善,信贷结构更加均衡。
其中,3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70万亿元,同比多增22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2.07万亿元,同比多增7252亿元。3月住户贷款增加1.24万亿元,同比多增4908亿元,居民端信用扩张继续向好改善。
温彬表示,在经济自身修复和信贷积极投放下,企业复工复产进程加速,工业生产延续回暖,3月制造业PMI虽较上月小幅回落0.7个百分点至51.9%,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上;叠加专项债发行提速、降准资金落地,基建配套融资、制造业贷款等领域维持高景气度,企业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仍为当前新增信贷的主要拉动力量。
2023年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为历史最高,同比多增2.27万亿元。从居民部门看,短、中长期贷款增加7653亿元、9442亿元,同比多增5710亿元、少增1258亿元。但3月居民短、中长期贷款分别多增2246亿元、2613亿元,短期贷款与2月相比增幅有所收窄,中长期贷款增幅有所扩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分析,一方面,居民消费热情有所转暖带动短期贷款多增;另一方面,居民购房意愿提升也带动中长期融资动力增强。2023年3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为1645.46万平方米、14.69万套,同比上涨43.59%和39.55%,连续两月增速保持30%以上。
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47万亿元。其中,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元,同比多增7079亿元。3月M2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延续高位。
“年初以来,社融主要增长点来自信贷投放,对实体经济增长形成了有效的支撑。”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考虑到金融数据领先于实体经济,这意味货币信贷为后续实体经济复苏回暖创造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基础。
温彬表示,在信贷总量延续扩张的同时,信贷扩张的平衡度也在改善。一方面,3月零售贷款在新增信贷中的占比显著提升,去年以来对公与零售严重失衡的状况得到优化;另一方面,在监管引导和经济修复平衡下,区域间信贷投放更加均衡,机构间信贷分化也有所收敛。
温彬预计,全年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信用扩张力度较大,从而为经济稳固运行和持续整体好转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下一步,要保持贷款平稳增长,避免“大开大合”,同时,为避免“大水漫灌”,防止资金空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展望二季度,随着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强劲,从而带动金融数据走强。”梁斯表示,但需要关注的是,居民消费动力仍然偏弱,未来应积极优化政策措施,有效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带动经济加快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