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到村里去申请,就能把原料带回家里做。村里人说这个叫‘虚拟工厂’,我觉得挺好的。家里老小能照顾上,还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记者近日来到六安市裕安区新安镇洪河村,当地村民韩敏说起今年村里开办的“虚拟工厂”,赞不绝口。

洪河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在外务工,不少女性村民留守家中照顾老人小孩。虽然有就业意愿,但多数人往往工作技能不高、工作时间不固定,就近就业比较困难。让更多有工作意愿的村民就近就业,成为摆在洪河村“两委”面前的一道难题。

今年初,洪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伟带领党员、村民代表组团前往沪苏浙地区,对接多家生产加工企业寻求合作业务。经过协商,洪河村与浙江省宁波市一家玩具企业达成协议,引进体积小、制作简单、无需设备的玩具卡扣代加工项目。

“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我们推行‘党建+虚拟工厂’模式,建立村集体派单、群众接单、企业验单的流程。”李伟告诉记者,由村党支部联系企业提供原材料,村“两委”成员先学习技术,然后组织村民培训和回收成品,保证了对方企业的生产需求,又能为群众带来工资收益。

“村里发材料不要交押金,还开展培训包教会。”“村干部验收卡扣发工资,我们跟着干放心。”“刚开始做有点慢,现在干熟了,一个月能有2000多元收入。”村民告诉记者。

如今,每个月月初,在洪河村党群服务中心,总能看到村民领取原料、结算工资的身影,该村已有52名妇女成为村“虚拟工厂”的职工。

建立“虚拟工厂”让群众有了就业增收机会,也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目前,我们村每个月可以为宁波的工厂稳定提供60万件产品。这种模式稳定下来后,我们预计今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可以增加约50万元。”李伟告诉记者。

新安镇党委副书记余学强表示,将组织有条件的村到沪苏浙地区学习考察、洽谈对接,争取引进更多如布偶、串珠等适合“虚拟工厂”的产业,提高手工代加工订单量,鼓励吸纳当地更多劳动力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双赢。

记者 袁野 通讯员 张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