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是社会救助体系的末端,是落实社会救助政策的最基层。

近年来,滕州市民政局牢固树立“六个民政”工作理念,以“兼爱民政·善救善助”社会救助品牌创建为根基,以社会救助扩围增效为重点攻坚任务,以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七项重点任务为根本发力点,围绕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提升这一根本目的,紧盯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基层救助服务“末梢”,蓄势赋能基层社会服务效能,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合力”推进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提升、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等工作稳步前进。


(相关资料图)

坚持制度机制协同,着力提升基层执行力

滕州市民政局不断健全帮扶提升方案,“党建+社会救助”互融互促发展。组织相关科室和部分镇(街)赴其他区县考察学习社会救助及群众满意度先进工作经验,并结合滕州市工作实际,对标优秀,补齐短板、拉长长板,先后制定了并一步优化充实一系列社会帮扶满意度提升系列文件,为基层开展好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做好政策保障。以党建赋能引领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工作体系,市级层面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协商解决救助难题;镇(街)由党(工)委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属地救助审核确认及管理服务责任;村(社区)建立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站长的社会帮扶工作站,打通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全力化解困难群众“急难愁盼”,切实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脱贫成果,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创品牌树标杆,强化示范引领力

滕州市民政局全面落实山东省民政厅“品牌民政”工作思路,组织召开了全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工作推进会议并发布“兼爱民政·善救善助”社会救助品牌,推动民政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激发民政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全方位开创新时代民政工作群众满意新局面,提升全市社会救助整体水平。在社会救助帮扶样板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围绕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社会救助“三主动”“帮办代办”着重打造了龙泉街道社会救助“扩围增效”、荆河街道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姜屯镇洪东村社会救助工作站、大坞镇大市庄社会救助帮扶工作站、北辛街道社会救助帮扶工作站五个社会救助基层示范样板点;组织全市21个镇街参观、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点上工作的创新逐步推动整体工作的全面提升,用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提升,推动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工作再上台阶、上水平。

强化主体担当意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滕州市民政局将社会政策业务培训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能力的有效抓手,针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流动大、社会救助政策更新快等情况,选派业务骨干,分赴21个镇街对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开展社会救助政策点对点培训。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从低保准入条件、家庭经济情况评估认定、支出扣减和渐退政策、“单人保”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全面解读,就政策落实中可能出现的误区、盲区进行分析,对低保扩围增效政策落实进行了充分的讲解。此次共组织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22场次,各镇街民政科科长、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1300余人参训,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同时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业务水平和经办能力,为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扩围增效和社会帮扶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社会帮扶“末梢”,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为有效打通基层社会帮扶“最后一米”,让救助政策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滕州市民政局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不断创新救助形式,扎实实施各项帮扶措施,直达社会帮扶“末梢神经”。滕州市滨湖镇南陈村以结对帮扶,网格管理,建立志愿服务队等实实在在的措施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基层帮扶案例。

加强宣传,把政策宣传作为做好社会帮扶的切入点,采取“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扩大影响,提高群众知晓率。与此同时,开展村情民意大走访活动,及时主动了解、掌握、核实突发事件、重大变故、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群众办理救助申请,扎实推进社会帮扶工作见成效,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水平。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度,激发多维救助活力

当前,社会救助主体由政府为主向政府+社会力量转变、救助方式从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转变、救助内容由单一施救向综合施救转变,困难群众的多维需求逐步展现,滕州市民政局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会救助,为困难群内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救助需求,进一步增强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在政策衔接、项目衔接、方式衔接、信息共享、救助方式方法上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引导慈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工作,在政府救助的基础上,为困难群众提供个体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多维救助需求,进一步织密、织牢兜底性社会保障网,提升社会救助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效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社会组织提供多维救助服务。

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的有效衔接,强化社会救助政策集成和救助服务有效供给,逐步推进社会救助服务内容向“物资+服务”型转变,联合市慈善总会为我市低保家庭中的失能人员购买走访、探视、心理慰藉等服务,确保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孤有所慰、灾有所救,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的社会归属感和满意度。

上善社工作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服务承接机构,组织开展了“逢盛世贺百岁华诞品小康祝颐养天年”为百岁特困老人庆生活动、山东海泉“滕爱您”为特困老人维修屋顶、开展义诊活动满足了救助对象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做有温度、有感情的照护服务,让特困群体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关怀,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丰富了特困老人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其社会归属感和幸福感。

(宋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