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事件:公司于2023 年4 月17 日发布2022 年报,2022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3.04 亿元,同比+114.82%;归母净利润35.09 亿元,同比+20.76%;扣非归母净利润26.95 亿元,同比+5.81%。其中Q4 实现营业收入120.21 亿元,同比+120.48%,环比+28.47%;归母净利润8.43 亿元,同比+22.24%;扣非归母净利润5.18 亿元,同比+24.27%。

点评:消费电池:领先产品无惧行业低潮。在复杂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下,2022 年消费电池需求承担一定压力,而公司在该板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5.13 亿元,同比+23.81%,实现逆市增长。公司的锂原电池连续7 年销售额和出口额稳居国内第一,核心产品锂亚电池产品成功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小型锂离子电池产品聚焦大客户,市场开拓顺利;高质量的圆柱产品产能进一步扩大,打开多个细分市场领域。

动力储能:新产能、新产品、新技术多线并行,持续突破。动力储能领域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6.83 亿元,同比+176.63%。动力电池领域公司方形产品顺利出货,46 系列大圆柱电池布局领先,在荆门、成都、沈阳等地规划产能,并获得成都大运、德国宝马等公司定点,并于报告期内发布锂金属二次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和氢能技术。储能电池领域公司出货量快速增长,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林洋能源和美国头部储能系统集成商等积极合作,并于报告期内发布新产品LF560K,策划年产能60GWh 的储能工厂,不断实现突破。

拓展产业链广度和深度,上下游协同打造韧性供应链。公司在金属资源和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环节通过合资、参股等形式积极进行布局。除此之外,公司还布局了锂电池回收再生业务,目前已构建“镍钴锂矿—电池材料—电池回收—电池再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与绿色供应链。

投资建议:基于以上,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4/2025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9/88.5/114.0 亿元, 同比+71%/+48%/+29% , EPS 分别为2.93/4.33/5.57 元,对应 PE 分别为 24/16/1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车销量不及预期,储能需求不及预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