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公积是什么会计科目?
盈余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类的科目,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盈余公积;另一种是任意盈余公积。《公司法》规定,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公司税后利润的10%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股东会的决议提取和使用。
企业应通过“盈余公积”科目,核算盈余公积的形成、使用情况。该科目贷方登记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各项盈余公积数额;借方登记企业因将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以及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等原因而减少的盈余公积实际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结存数。
该科目可通过“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盈余公积的会计分录
1.提取盈余公积
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公司制企业应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非公司制的企业也可以按照超过净利润10%的比例提取。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如果以前年度有亏损(即年初未分配利润为负数),应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再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2.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3.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经股东大会决议,企业可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4.用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盈余公积
贷:应付股利—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是什么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根据本年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公益金和一般盈余公积两类。一般盈余公积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定盈余公积;另一种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是指按照企业净利润和法定比例计提的盈余公积提取的,所以是在年末一次计提。具体时间因地区和政策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结转损益后的本年利润,先用于弥补亏损,然后提取所得税,所得税后利润在依次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分配优先股股利,分配普通股股利,最后将未分配完的利润转入未分配利润。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在计算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转增资本(或股本)或派送新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