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8日,在“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上,大众安徽表示将继续投资合肥安徽,计划总投资231亿元人民币,用于一期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1亿元,车型上市前研总投入约90.5亿元人民币。

而早在4月上海车展时,大众汽车集团就已经官宣将投资约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在国内建立全资新公司——100%TechCO,负责整车开发、零部件开发及采购,而这一家公司也将落户合肥。那么大众在合肥进行如此大的投资,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来说说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也就是大众安徽。2017年,由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和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江淮大众,并在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集团签署电动汽车深化合作函之后,增资10亿收购安徽江淮汽车集团50%的股份,同时加持江淮大众的股份至75%,并改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首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回顾从江淮大众到大众安徽的转变,大众集团以75%的“重注”股权占比大众安徽,无疑是其勇气和智慧的表现。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思皓这个品牌,这是由江淮大众推出的一款全新品牌。虽说有着大众汽车和江淮汽车的背书,但是其发展过程却可以用艰难来形容,可谓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思皓共有11款车型,其中包括7款燃油车型和4款新能源车型。从布局上不难看出思皓有着很大的也行,热销的车型种类几乎都有涉足,但是除了思皓E10X的销量稍微能看得过去一点以外,剩下的车型基本上月销都不足千辆,全都成为了炮灰。都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而思皓惨淡的销量却难以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泛起什么水花,渐渐沦为了“弃子”。

而大众似乎并不希望止步于此,大有越挫越勇之势。大众在合肥前后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于电动化转型和研发中心的建设,意味着大众在加快补足电动化方面的短板。

众所周知,大众在智能化方面做得并不出色,在国内市场里,大众现在的智能化也并未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而在国内汽车市场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背景下,大众在中国市场上要面临的就不再是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近乎躺平的丰田和本田了,要想在未来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原有的地位,就不可避免的要直面新能源领域的两座大山——比亚迪和特斯拉。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众安徽还兼顾着另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专注于“本土的智能化”。在国内市场“人无我有”的大环境下,许多消费者衡量一款电动车时,往往第一感官都是集聚于大屏、智能语音、智能驾驶上,虽然这不能完全代表智能化和科技化的概念,但是对于消费者是否认可来说,也起着不小的决定性作用。相信,在大众安徽的努力之下,无论是全球化车型,还是针对中国本土推出的车型,其功能化和智能化上,大众安徽将会有着非常大的、更大的话语权。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加快产品上市速度非常重要。过去我们打造一款车型,并在接下来七年中对这个车型进行各种调整,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众必须用中国的速度,去满足那些比欧洲年轻20岁的对新技术感兴趣的中国消费者,同时反哺全球市场。”

有消息称,大众安徽生产的首款纯电动SUV将会出口欧洲,从点上来看,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合肥新能源生产配套建设已经开始接近或者超过了欧洲水平?就目前合肥正在全力打造的新能源汽车之都来说,已经拥有大众安徽、比亚迪、江淮、蔚来、长安、安凯等六家车企,其中蔚来和比亚迪都是计划年产量要达到100万辆,预计在2025年合肥新能源汽车的整车产能将要超过300万辆。不仅如此,合肥还在积极打造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现在已经拥有国轩高科、科大讯飞、长鑫存储、巨一动力等一批龙头企业。这些优质资源和当地出台的相关政策,将更好的帮助大众更好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对于大众汽车集团来说,这里无疑是让其加速迈出电动化转型步伐的宝地。

在今年一季度的销量排行榜中,大众集团的纯电动车交付量为2.15万辆,同比下滑25.4%,相较于比亚迪纯电车型26.46万辆的销量来说,这一表现可谓是不尽如人意。在中国市场的长期经营亏损和电动车技术上研发的延误以及让大众的电动化进程输在了起跑线上,那么要想追赶上前者的步伐,大众集团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从此前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一口气换掉大半个董事会成员来看,大众对于电动化进程的改变和加速也有着坚定决心。

【免责声明 文中所有图片皆来源于网络综合,本文旨在为广大汽车爱好者和网友提供更多信息参考,并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有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沟通和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