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清远英德英红镇老街口的一个小面馆,凭借稳定的客流和温馨的“父子搭档”场景,成为当地乡镇餐饮创业的亮眼案例。一个多月前,阿华还在为逐渐下滑的营业发愁,2025 年 8 月,他来到阿赛小面举办这场 “村里发布会”,让正陷入创业困境的阿华看到希望。不仅破解了此前的经营难题,更实现了 “赚钱顾家两不误” 的初心。发布会结束他开始马不停蹄改造装修门店,重新开业。这场发布会与阿华的改店实践,折射出餐饮品牌下沉市场时 “接地气” 赋能的核心逻辑。
没经验的草根创业之困
对于这位90后爸爸而言,这家小店的意义远不止“谋生工具”——而是让他从“缺席的父亲”变回“陪伴者”的载体。
时间倒回2023年,阿华还是英德红茶厂的工人,每天早出晚归,孩子醒时他已出门,睡时他才回家。一次视频通话中,小儿子一句“爸爸什么时候陪我玩”,让他下定决心“哪怕赚少点,也要把孩子带在身边”。辞职创业的他,第一次开店便栽了“没经验”的跟头:口味全凭“手感”忽咸忽淡,菜单只有单一的产品,连统一工衣都没有,顾客评价“不正规”,撑了快一年起色并不大。
阿华的“小幸福”丨藏着品牌赋能的“大细节”
参加完发布会的阿华,随后启动了紧锣密鼓的改店工作,15 天内完成从 “自营小店” 到 “标准化品牌店” 的蜕变:
第一步定标准:品牌派专人上门,根据阿华门店的实际面积,重新规划了 “煮面区 - 配菜区 - 取餐区” 的动线,还送来详细的操作手册 —— 从 “标准化的打料勺” 到 “青菜烫几秒”,全流程量化。阿华用 5 天就掌握了所有产品的制作方法,“再也不用凭感觉,顾客说‘味道比以前稳多了’”。
第二步换形象:利用品牌提供的装修补贴,阿华更换了门店招牌,统一了工衣,还在墙面张贴了产品海报。摆放了活动拱门。改造后的门店从 “零散小铺” 变得整洁规范,周边居民反馈 “看着就靠谱,愿意带孩子来吃”。
第三步扩品类:阿赛小面丰富了小店的产品 “面 + 小吃 + 砂锅菜” 组合策略,新增了小吃、砂锅菜等产品,菜单丰富度提升 3 倍。针对乡镇家庭客群,他还推出了 “特定套餐”
改店后的效果立竿见影:日均营业额从 2000左右增至 3000 元,涨幅达 50%;复购率从也提升 30%,不少老顾客成了 “回头客”。最让阿华满足的,是能提前关店10分钟送孩子上学,“之前午托班一个月要花几百块,现在不仅省了钱,还能让孩子吃口热饭”。
下沉市场加盟丨“场景信任” 比 “广告宣传” 更重要
阿赛小面的村里发布会与阿华的改店成功,为餐饮品牌下沉提供了关键启示:在乡镇市场,“看得见、摸得着” 的场景化信任,远比 “高大上” 的广告宣传更有效。
场景化沟通降低决策门槛:乡村发布会、门店案例模型演示等形式,让创业者直观看到 “加盟后能做成什么样”,比单纯的文字宣传更易建立信任。正如蜜雪冰城在乡镇举办 “试饮会”,让村民现场体验产品,本质都是通过场景化沟通打消顾虑。
精准政策匹配实际需求:阿赛小面的供应链降本增效、核心食材降本,直击乡镇创业者 “资金少” 的痛点;蜜雪冰城的 “夫妻店运营方案”,适配了 “兼顾家庭” 的需求。这些政策不是 “通用模板”,而是针对下沉市场的定制化设计。
小步快跑式转型更易成功:阿华 15 天的改店过程,没有大规模装修,而是聚焦 “标准化操作 + 形象升级 + 品类优化” 三个核心环节,成本低、见效快。这种 “小投入、快迭代” 的模式,更符合乡镇创业者 “稳扎稳打” 的经营心态。
乡镇餐饮丨“小而美”也能承载大幸福
“这家小店装不下‘当大老板’的梦想,但装得下我们一家人的小幸福。”如今的阿华,已摆脱了创业初期的窘迫。加入阿赛小面的价值,不仅在于营业额的增长,更在于实现了“开店与顾家”的平衡。
阿华的经历,折射出乡镇餐饮创业者的普遍诉求:他们中多数人不是“想当大老板”,而是希望在“开店”与“顾家”之间找到平衡。这一点,蜜雪冰城的加盟商案例同样典型——河南某县城加盟商夫妻,通过品牌提供的“夫妻店运营方案”,实现“一人管前台,一人管后厨”的灵活模式,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能实现客观的稳定收入。阿赛小面与蜜雪冰城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读懂了下沉市场创业者的“隐性需求”:比起“快速暴富”,他们更需要“稳定生存+兼顾生活”的可能性。
而对于餐饮品牌而言,真正的竞争力,或许就藏在这些“小幸福”里——当品牌能俯身倾听创业者的真实需求,用标准化的帮扶解决生存难题,用有温度的支持兼顾生活诉求,才能在下沉市场的烟火气中,找到比“流量”更珍贵的长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