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港交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正式生效,联交所可在发行人持续停牌18个月后将其除牌。这也意味着,已经停牌4个月之久的汇源果汁,在港交所正式敲响退市警钟。若2020年1月底前,汇源果汁未能复牌,将会被强制退市。

事实上,今年4月3日,汇源果汁便发布了停牌公告。公告称,原定于3月29日发布的2017年全年业绩将延后发布,公司股份及债券将暂停交易。

6月4日,港交所就违规事项向汇源果汁发函并列出复牌条件,包括贷款调查、公布结果并采取补救行动,进行独立内控审阅,证明管理层诚信,公布欠缺财务业绩并说明审计修订等。


(资料图片)

截至7月31日,汇源果汁并未公布2017年业绩报告。号称“中国最大的果汁企业”的汇源果汁,已在港交所停牌近4个月。

2007年2月,汇源果汁成功登陆港交所,筹集资金24亿港元,成为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首日股票便大涨66%。

今昔汇源,十余年巨变。

错失天价收购,负债百亿的“生存之道”

2007年,汇源果汁在港交所实现了IPO荣耀。紧接着,2008年9月,可口可乐向汇源果汁提出以12.2港元/股,总价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所有股份。最终,该收购案因未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而石沉大海。

据财报显示,2007年底,汇源的销售人员总数为3926人,到2008年底仅剩1160人。

2008年,汇源果汁销售和毛利首次出现负增长。当年上半年销售额下滑5.2%至12.94亿元,毛利润下滑达20%以上至3.67亿元。

错失收购,成为汇源果汁持续走下坡路的开始。

2014年,汇源果汁迎来首个亏损年度。

据汇源果汁公开的财务信息显示,2014年至2016年,汇源果汁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2.29亿元、0.13亿元。2017年未经审核的净利润为1.35亿元。此外,汇源果汁的负债规模逐年递增:2014年至2017年,汇源果汁负债规模分别为65.35亿元、76.62亿元、99.95亿元和114.02亿元。

错失收购后,汇源果汁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潜伏的危机。

据汇源果汁财报显示,2014年,汇源果汁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为13.96亿元,同比增长11.8%。公司表示,主要由于促销开支增加以及运费增加,导致2014年的销售及营销开支的增加。2015年对应数据为18.12亿元,增幅29.9%。公司称,主要由于雇员福利开支增加所致。

此外,据汇源果汁财报显示,2013年,汇源果汁雇员7121人;截至2014年12月31日,汇源果汁雇员猛增为17736人,增幅达149%。

事实上,据汇源果汁财报显示,自2011年以来,汇源果汁扣非净利润已连续6年为负,一直在-2亿元至-6亿元间徘徊。

违规借贷42亿遭调查,困境中谋求变数

今年3月29日,汇源果汁在没有得到董事会批准、签订协议、对外披露的情况下,向汇源集团旗下关联公司北京汇源饮料借出42.75亿元短期贷款,此举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

随后,汇源果汁发布停牌公告称,原定于3月29日发布的2017年全年业绩将延后发布,公司股份及债券将暂停交易。

在此期间,汇源果汁多次将2017年业绩及相关年报延后公布,公司股票停牌已近4个月。至今,汇源果汁仍未达到复牌条件。

负债中的汇源果汁,似乎一直努力打破被外界所诟病的“家族式管理”模式。

2013年7月,朱新礼卸任,前李锦记酱料集团CEO苏盈福接任汇源果汁行政总裁一职,负责集团的整体管理及日常营运工作。在苏盈福任期内,他开启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上任两个月后撤掉了所有事业部。

对于从外面找人接替汇源果汁CEO职位,朱新礼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一开始想内部培养,后来发现内部培养的人对你很忠诚,但也会很依赖你,这个跟我的需求之间还是有差距。”

2014年8月底,苏盈福离任。随后,前百事大中华区饮料运营副总裁梁家祥、原常务副总裁于洪莉先后出任汇源果汁高级副总裁、执行总裁。2017年,崔现国接任执行总裁一职。

2018年,汇源果汁管理层又有了新动态。

7月16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委任吴晓鹏为行政总裁,负责集团整体管理及日常运营工作。此前,吴晓鹏先后任苏州金螳螂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中国五矿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及财务总监等。

值得一提的是,汇源果汁在公告中提出,“吴晓鹏在內部控制、财务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而这,或许是如今的汇源果汁最为需要的。

10年前,可口可乐试图以近180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如今,汇源果汁最新市值仅为53.97亿港元。

不知,汇源果汁能否力挽狂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