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发饰经历了清朝辫发,其余古朝代的束发造型,乃至现代审美之下短发为主中长为辅的多样造型,背后都有可追寻的因素,在追逐潮流的时候,大家可否好奇过我国男子发饰是如何演变的?铂爵旅拍立足婚纱照,探究男子发饰二三事。

由散发到束发

束发文化跟随“礼”文化一同出现,在周礼出现之前的上古时期,男子发式都较为随意,头发是散开着的,无论是用古代语言还是现在的说法都称为“披发”,也就是现在的披肩发。在周朝时期,确定了礼法的存在,发式也做了硬性的规定,成年男子要绾髻束发,也就是把头发梳到头顶,绾成发髻束起来。贵族通常是以戴冠来固定,休闲点的就用头巾包裹。小孩儿是不需要绾髻的。

图片:铂爵旅拍作品

成人弱冠礼

小说、电视剧中常提到,女子14行及笄礼,即束发表示女子已经成年。同样的,古人男子从商周起就开始束发扎头了,在少年时期未即冠的男子将头发向上梳,拢结于顶,再盘结挽髻,并以簪贯之,使其牢固不会脱落。 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头顶带上玉冠即表示已经成年。在中国古人的意念中,头颅象征着天,而中国古代汉族男子束起覆盖在头上的发丝为髻状,抛开以前的散乱状态,使之更具有仪式感,也源于古人对于天的敬畏和崇拜,体现了尊天崇地的思想。

图片:铂爵旅拍作品

发饰中隐含的地位

汉族自周朝开始,礼制完善后,关于男子发式的规定也变得严格。如男子腰带配饰服饰等隐含阶级划分一般,发式也体现出阶级之差。战国时期,男子爱结辫,如楚国人就喜欢在头顶一侧结辩,并有发带固定在耳后的习惯,仅正式场合或贵族男子才端正地在头顶置冠。到了明代中期,成年男子结辫现象渐渐消失,一般劳动人民是将头发在脑后挽成三股或两股发髻,读书人、秀才、官家贵族等一般都在头顶结发髻,还要在头上缠绕网巾来固定头发。所以,汉族男子的发型有时代表着身份的高低,并非人人相同。

图片:铂爵旅拍作品

在民国时期,现代思潮兴起之后,男子发式不再受到束缚,21世纪染发剃头或者留长发更已经成为了个人喜好的选择。不得不说,时代变迁从一代代人的每个细微之处都可见到。为了满足新人们的复古想法,铂爵旅拍也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人更易接受的改造,在满足新人心愿的想法同时兼顾美观,一如我们所说的:铂爵旅拍的工作便是将新人们的理想规划变为现实,做爱和美的造梦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