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蜂起、战乱频仍,有多少英雄豪杰奋力争霸,欲称雄天下,演出了一幕幕慷慨悲壮的历史活剧。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一些小人物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眼光,成就了令后世称道的业绩,宁戚便是其中的一位。

宁戚饭牛

据道光《济南府志》记载,宁戚本为卫国(今河南卫辉)人,本是一个毫无背景的穷小子,他听说齐桓公不拘一格招纳天下贤才,就想去拜见齐桓公谋个一官半职。因为实在太穷,连到齐国去的盘缠都没有,于是他就找到一个去齐国的商队,为商队赶牛车,这样才勉强到了齐国都城临淄。商队到临淄的时候天色已晚,城门已经关闭,无法进城,一行人只好在城门外露宿。恰好这天晚上齐桓公到郊外迎客,城门大开,车马随从簇拥而出,火把照亮了城门,也惊动了不远处正在喂牛的宁戚。宁戚想这是拜见齐桓公的好机会,但这种情况下又不能贸然前去,免得被当成刺客杀掉。情急之下,宁戚拿起木棍击打牛角放声高歌,希望以此引起齐桓公的注意。康熙《章丘县志》记载了宁戚的那首《饭牛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意思是说,南山的石头斑斑驳驳,上好的白石反而枯烂,可怜的我啊就像那白石一样生不逢时,没有遇到尧舜那样的圣帝明王。身上的短布单衣勉强能够遮到小腿,从傍晚喂牛一直喂到了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才能天亮呢。果然,齐桓公听到宁戚的歌声对手下说:“异哉,歌者非常人也。”于是就命令手下把宁戚请到车上,一并回城。当天晚上,宁戚觐见齐桓公,向齐桓公讲述了如何治理齐国,第二天又向齐桓公讲述了如何称霸天下。齐桓公听了之后大为高兴,决定重用宁戚。此时群臣进谏说:宁戚是卫国人,卫国距离齐国不远,不如先派人去卫国考察一下宁戚的品行,然后再做决定。齐桓公说:不必了,如果派人去考察的话,难免会了解到宁戚的一些小缺陷,因为这些小缺陷而忘记了他的大才干,这就是人主与天下英才失之交臂的原因。于是齐桓公力排众议,任命宁戚为齐国大夫。

宁戚使宋

据光绪《东阿县乡土志》记载,公元前681年冬天,鲁庄公与齐桓公、宋桓公等诸侯国君在柯地会盟。柯地当时是齐国之邑,在今东阿县境内。会盟之后,宋桓公随即背叛盟约。于是公元前680年,齐桓公就以周天子的名义召集陈、曹、单等诸侯共同讨伐宋国。宁戚进谏齐桓公说:“公侯虽然是奉天子之命讨伐宋国,但是胜之以兵不如胜之以德,不如先让臣出使宋国,劝说宋公与齐国讲和。”齐桓公大喜,于是就派宁戚出使宋国。拜见宋桓公之后,宁戚首先向宋桓公指明了宋国当前所处的不利形势。就国内局势来说,宋国目前正值大乱之后,国内政局尚未稳定,不宜与诸侯结仇。原来公元前682年,宋国将领南宫长万杀死宋闵公,另立公子游为新君。宋国公族不服,赶走南宫长万,杀死公子游,共同拥戴宋闵公的弟弟御说为新君,也就是现在的宋桓公。宁戚认为,宋桓公新继位,首要任务是平定内乱、整理国政,而不是与周天子以及各个诸侯国为敌。就国外局势来说,齐桓公是奉周天子之命主持天下诸侯会盟,宋国参加会盟于前,又背叛盟约于后,这种行为既违背了周天子的命令又失信于天下诸侯,因而不待交兵而胜负已分。听了宁戚的话之后,宋桓公为之愕然。见宋桓公被说动,宁戚趁机建议宋桓公与齐国讲和,重修盟约。宋桓公权衡利弊之后,遣使与宁戚一起觐见齐桓公,宋齐重归于好。于是,齐、陈、曹、单等诸侯从宋国退兵,各国相约择期会盟。据《鄄城县志》记载,公元前680年冬天,“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此次会盟即是宁戚极力促成的。宁戚初为齐国大夫,就能出使宋国立下大功,不战而屈人之兵,他的胆识与智谋赢得了齐国朝野的赞赏。

助齐称霸

据康熙《平度州志》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开垦土地,积聚粮食,充分利用天时地利发展农业,这方面我不如宁戚,请您立宁戚为大司农,让他主管农业生产,与我一起辅佐您。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立宁戚为大司农,齐国农业因此得到长足的发展。具体来说,宁戚对齐国农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宁戚秉承管仲“用优质金属铸造武器,用劣质金属铸造农具”的理念,大量铸造金属农具,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铁犁铧,用铁犁牛耕代替木犁人耕,大大促进了齐国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宁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并完善发展了管仲制定的“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既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确保农民安心生产,从而达到促进农业发展、稳定国家税收的目的。所谓“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的肥瘠程度等因素分等级征收农业税,这是管仲为齐桓公设计的富国强兵、称霸天下的方案之一。宁戚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管理实践中,发现“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尚有欠缺,比如年景的好坏对农民的收入有着巨大影响,因而他主张在土地肥瘠程度的基础上增加年景因素综合决定税收的标准,这就使得齐国的农业税更加契合农民利益,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管仲“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因为触碰了齐国贵族的利益而遭到部分贵族的抵制,为了将这一政策贯彻下去,宁戚不惜杀一儆百,严惩抗税不交的齐国大夫伯氏,从而确保了这一政策的顺利推行。在宁戚等贤臣的辅佐下,齐桓公终成霸业,宁戚也因而被齐桓公誉为“齐国之栋梁,君臣之楷模”。

据光绪《山东通志》记载,宁戚城在章丘县旧治绣惠镇东北二十五里,齐大夫宁戚采邑。但宁戚冢却在胶水东岸,即今平度市马戈庄镇境内。据光绪《平度县乡土志》记载,这是因为齐国征伐东莱,宁戚死于行军途中,士兵用战袍兜土筑成此冢。1984年,宁戚冢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俊莹)

推荐内容